1 / 39
文档名称:

dic的诊断及治疗 图文.ppt

格式:ppt   大小:116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dic的诊断及治疗 图文.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1/3/25 文件大小:1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dic的诊断及治疗 图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1
定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消耗及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
2
病因
感染性疾病 占,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真菌等
恶性肿瘤 占 ,白血病淋巴瘤恶组癌播散等
病理产科 占,羊水栓塞感染性流产死胎滞留重症妊娠中毒症子宫破裂胎盘早剥等
手术及创伤 占,大手术体外循环骨折烧伤蛇咬伤等
3
病因
医源性疾病:药物肿瘤放化疗溶血性输血反应等
全身系统疾病:恶性高血压肺心病坏死性胰腺炎重症肝炎急进性肾炎酮症酸中毒溶贫等
4
诱因
下列因素可促进或加重的发生、发展: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抑制:重症肝炎、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抗凝、纤溶系统活性降低
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妊娠、肾病综合症
可使“启动阀”下降的因素:缺氧、酸中毒、脱水、休克等
5
发病机制
组织损伤 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血管内皮损伤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血小板活化 多部位促进凝血反应
纤溶酶激活 致凝血纤溶进一步失调
任何一种因素,只要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就有可能发生。
6
三、发病机制示意图
血液高凝状态
广泛血管内凝血
消耗凝血因子
( )
凝血机制障碍
出血倾向

附聚集
减少消耗
继发性
纤亢进
降解

低纤维蛋
白质血症
血液低凝状态
抗凝作用
促凝物质入血或其它因素
7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主要出现:
出血倾向
特点:自发性、多发性出血,表浅出血多见,亦可为内脏出血,颅内出血为致死病因
休克及微循环衰竭
特点:起病突然,病因不明(微循环栓塞致回心血量减少,因Ⅶ的激活使血液中组织胺、缓激肽增多,引起血管扩张而使血压下降),严重程度及出血症状不相称;脏器功能障碍;抗休克效果不佳
8
临床表现
微血栓形成及脏器栓塞
可出现于机体各器官(肾、肾上腺、肺、胃肠道、肝、脑、胰、心、肠系膜等),症状取决于受累器官与程度
微血管内溶血 -
临床表现为:黄疸、腰痛、酱油色尿、少尿、无尿等;血色素进行性下降;血片可见较多量红细胞碎片、三角形、盔形红细胞。
9
的特殊体征
出血点
紫癜
血泡
周围性紫癜
爆发性坏疽
外科伤口出血
外伤伤口出血
经脉穿刺部位出血
动脉渗血
皮下血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