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给小学语文教师的几点建议
——“名师之路”学习体会
这次,我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新理念、新课标”第(4)届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会。短短的三天学习,我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同时也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份深沉的爱。专家们给小学语文老师的几点建议我铭刻于心:
第一,语文教学一定不能脱离语言这个大环境。对于每课的生字新词,我们中高段在语文教学中最好不要单列出来教,而要把它换成另外一种方式去落实:比如课前检查,或让学生随文识字,这样,学生不光知道了这个字的音形义,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就很难忘记。
第二,在篇的视野中思考问题。同样,对于我们中高段来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去考虑、去研讨,不要把一片完整的文章支离破碎地分成几块。比如,李卫东老师在五年级下册《狼牙山五壮士》那节课的教学中,他只抓住了“战士”和“壮士”这两个词语,提问:同样的五个人,为什么一开始作者称他们是“战士”,而最后称他们是“壮士”?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体会到这种称呼的变化把文章推向了高潮。没有分段,但学生仍然很顺利地理解了文章大意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甚至还从中领悟到了写人和叙事文的一些写法。
第三,几乎每节课的教学中都渗透着写作。比如,李卫东老师在《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教学中给学生讲授了一组人物的写法;窦明琦老师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中给学生讲了人物对话的写法;孙双金老师在《儿童诗》的学习中使学生学会了简单的现代诗的写法等等。
第四,每节课我们都要下势去教,这是所有专家给我的总体感受。怎样下势去交呢?比如72岁高龄的于永正老师那节三年级的课——《学习写人物对话》。教学中,于老师举了小猴子给妈妈要桃吃的例子。他不借助多媒体,不用幻灯片去演示,而是自己去模仿小猴子抓耳绕腮、又蹦又跳的样子,声情并茂地给学生反复表演,学生们在愉悦中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把语文课上得如此轻松,学生收获又如此之大,那时我也就真成“名师”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课堂大舞台上,我会以本次学习为契机,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北关逸夫小学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