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学生经过诵读、解读、悟读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要能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示的思想感情。xx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期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
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
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杂兴:多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①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个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提议
1、“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老师应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背诵部分词,对“词”有哪些了解。
对于古诗,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课前,假如有条件老师还能够让学生查阅作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方便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诗歌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老师准备挂图。
2、三首古诗词全部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该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老师可关键点拨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可对词的知识再稍作介绍以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学第一步,可让学生自读古诗词,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约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老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导学生重复诵读,展开想象。这个步骤能够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来学习,比如有的小组能够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关键说说画了什么景物,她们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