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要反映了古代农村的生活。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描写的画面。还要背诵、默写。WTT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
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
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①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备课
《古诗词三首》,主要反映了古代农村的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和《乡村四月》可以粘连在一起教学,分四个步骤:
1、潜心会文──明诗意
2、心驰神往──会诗情
3、别出心裁──悟意境
4、随心所欲──拓诗文
拓展的关于农村生活的古诗已学的有:《村居》、《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所见》等,未学的有:《村晚》、《四时田园杂兴》之二、《清平乐·村居》、《西江月》等。
《渔歌子》采用吟古诵今的方式,先诵读《渔歌子》,再让学生吟诵现代诗《 雨中,我望着一个渔翁 》,因为两首诗所描绘的景物、创设的意境是相同的,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1、“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教师应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背诵一些词,对“词”有哪些了解。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阅作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以便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挂图。
2、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当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教师可重点点拨《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可对词的知识再稍作介绍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学第一步,可让学生自读古诗词,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