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爱自己的校园
2013年9月10日09:43 来源媒体:防城港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 郑 雪 文/图
新学期又开始了。
“校园的变化真大啊!”、“泥土房变成了楼房”、“那是多媒体教室” ……前来注册的家长们带着孩子边参观边比划着。是啊,我市的教育发展已随着港城的腾飞而翱翔了,作为老师的我也亲眼目睹了思阳镇中心小学校园的变化。我和同事们一路走来, 一起分担创业的艰辛,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一起憧憬学校美好的未来。
1994年9月,我调到上思县思阳镇中心小学(原名上思县思阳镇小)。那时的思阳镇小只有三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建的楼房,一栋三层的教师宿舍楼,两栋三层的教学楼,还有几行瓦房。瓦房有做教室的,也有做教师宿舍的,下大雨时,居住的瓦房时常漏雨,同事们只好临时用塑料布来做“天花板”。瓦房的教室没有玻璃窗,教室特别的热,每上完一节课,师生个个都汗流浃背。因为办公室没有电风扇,老师回到办公室批改作业依然也像坐在蒸笼里一样。由于教室不够,二年级以下的几个教学班,分散在菜元和南康两个旧校区里,旧校区的教室全部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建的泥土房。全校有40几个教师分在三间办公室里办公,一间教师办公室是把一间楼房教室隔三分之一做储藏室,三分之二做办公室;另一间在低矮黑暗的瓦房里;校长和几位学校领导也挤在一间很小的瓦房里办公。
那时,思阳镇中心小学的操场比地平面凹下去很深,据说操场原来是个池塘,由于1982年建校时资金不足,没有填平。操场的一半铺水泥做篮球场,另一半没铺水泥,种些青草做
“足球场”,下大雨时操场积水排不出,像个池塘一样。校园除了校道以外其他地方都是没铺水泥的泥土地板,风来尘土飞扬,雨来泥泞不堪。学校的硬件设备这么差,我曾想过改行。正好有一个文化局的领导来找我编剧,于是我编了两个小品,其中《家乡巨变》小品得以在教师节文艺晚会上演出,这位领导叫我改行去文化部门做编剧工作,因为我原来学习过戏剧、电视剧创作。我喜欢文化工作,但更喜欢教育工作,我爱校园生活,爱那些可爱的孩子,和他们在一起我会感到更充实。尽管那时的校园环境不太好,但我还是选择继续做老师,因为我相信我们的校园会变美丽的。记得从1996年开始,为了改变学校的校容校貌,学校领导带领全校老师,在节假日里,买来沙石铺校园的地板,有时甚至做到深夜11点多钟。尽管做这些活很脏很累,又没有补助,但我们并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们渴望美丽的校园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学校校园的建设,学校操场的“足球场”铺打水泥地板了,排水沟也疏通好了,学校修建了舞台、升旗台。如今无论雨下多大,大雨过后,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各种文体活动照常进行。为了让学生能有电脑上信息课,学校还号召老师集资购买电脑办起了电脑室。后来,随着国家对西部教育发展的加大建设,学校不但有电脑室,还有多媒体教室、电脑远程教育资源室,同时也加大了教学楼的建设。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