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满目青山夕照明满目青山夕照明祝寿.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满目青山夕照明满目青山夕照明祝寿.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4/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满目青山夕照明满目青山夕照明祝寿.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满目青山夕照明满目青山夕照明祝寿
台安县是辽宁省南部一个经典的农业县。多年来,在该县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地城镇110名老年人自筹资金,建起了110个规模不等的家庭图书室,无偿向社会开放,谱写出了等曲曲感人的夕阳颂歌。
  变卖家产建书屋,农民求知有去处
  黄沙坨镇徐家村有位退休老师张芝愚,今年78岁。张老师八十年代退休回到家中后,发觉村里大家整天无所事事,不是蹲墙根晒太阳,就是守着热炕头甩扑克。村中的社会秩序变得不安定起来,家庭纠纷频频发生。看到这种情况,老人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她和老伴商议:建个家庭书屋吧!张芝愚把自家西屋腾出来作为图书室。图书不够,卖掉了家里当初唯一的值钱物――头牛和一头驴,用这笔钱买来了各类图书,订阅了6种报纸,于1985年建起了全镇第一个家庭图书室。图书室“开张”那天,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挤满了十里八村赶来的群众。大家在小屋内各取所需,汲取着知识的营养。一时间,村里好像发生了一场“革命”,借书、看书、抄书的人多起来了,蹲墙根、甩扑克的人不见了。小小的图书室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乡亲们,有时晚上要“营业”到深夜。逐步地,徐家村的村风村貌发生了改变,原来打爹骂娘的人不见了,签署家庭赡养协议书的人多了起来,计划生育工作不再是村中的“第一难”,村里有十几名育龄妇女主动放弃和推迟了二胎生育指标;抽贴、算卦、相面的,一进村就会被村民们哄出去。全村连续几年未发生刑事案件,民事纠纷几乎为零。张芝遇也所以被省、市、县相关部门评为“老有所为优秀个人”。
  罄半生积蓄,播科技火种
  孙友祥老人原是台安县西佛镇政府的一名科技干部,一生从事科技推广工作。退休后,老人回到家中,发觉镇上有很多农民致富无门!她们渴望致富,可又没地方学技术!于是,她萌生了办家庭科技图书室的念头。当谈及创办家庭图书室的初衷时,孙友祥老人一脸的兴奋:“因为工作需要,我收藏了400多本科技书籍,这些财富说啥也不能让它烂死在书架上呀!以后我和老伴一商议,就拿出我们老俩口子大半生的积蓄,买了3000多册科技图书,又维修了房屋,挂出了西佛镇家庭科技图书室的牌子。牌子挂出去的当日,就招来了一大帮人。大家学技术的那个劲头可真足呀!有的甚至贪黑来我这儿抄技术资料!”今后,孙友祥老人就成为图书室里的义务讲解员。乡亲们在农业生产中碰到了什么技术难题,首先向孙友祥请教,孙友祥也将一生所学的农村实用技术和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同时,孙友祥还定时举行科技讲座,给村民们上技术课,向她们传授新科技。小小家庭科技图书室成为村民们心中的圣地和绿洲。孙友祥也由此成为十里八村的新闻人物。
  西佛镇幸福村农民国素侠从孙友祥家的图书室里学到了喂养肉食鸡的技术,两年的时间她家就成了村里的万元户。村民杨国权在孙友祥家的图书室里查到了养牛催肥技术,搞起了育肥牛养殖,一年的时间就脱了贫。据不完全统计,广大群众从孙友祥的图书室里学到新技术40多项,其中像大棚蔬菜、稻菜轮作、麦复葱等新技术已在全县得到推广。孙友祥以图书室为阵地,向广大群众传授农业技术60余项,老两口也由此被鞍山市政府评为“科技推广示范户”。
  身退心不退,陋室放异彩
  今年74岁的退休工人王成仁和69岁的李文明全部是台安县达牛镇人。3年前,两位老人发觉当地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单调,便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