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21年笔墨如刀留刻痕剪发刻痕刀.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笔墨如刀留刻痕剪发刻痕刀.docx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4/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笔墨如刀留刻痕剪发刻痕刀.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笔墨如刀留刻痕剪发刻痕刀

     古徽州地域山多地隘土地贫瘠,且交通不便,受自然环境所限,当地不宜务农,故徽州人多以经商为生。   徽商历史源远流长,从东晋起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到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至清乾隆、嘉庆时期达成极盛。徽州商人致富的同时,亦想打破本身士农工商末位的地位,故徽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正所以,徽州刻书业的发展取得了契机。而徽州版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画家参加到刻书稿的创作中,因为画家的参加,使得徽州版画和国画有一定的结合,在版画史上展现出独特的面貌。
  程邃在绘画史上以“焦墨山水”著称,她作山水画较少用水,以焦墨绘成,面貌独特,其生活于17世纪的徽州,画风很有可能是受到当初风靡的版画的影响。
  黄金时代
  安徽一地自古以来并无源远流长的绘画传统。在晚明之前,这个地域只出现过极少数的画家,而且没有地方画派形成。不过,长久以来,安徽南部的歙县、休宁一带,便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商业集散地之一,同时也是学术重镇。在安徽画家、刻工和印工的通力合作之下,徽派版画达成了空前的艺术水平,迎来了徽州版画的“黄金时代”。这一成就的取得,和徽州当地文人画家的倾力奉献关系亲密。
  程邃1607年至1692年,字穆倩,号垢区,别号垢道人。安徽歙县岩镇人。她是明清之际皖派著名的镌刻家。除此之外,她的诗文、书画也靡不精究,为当初和后世称许。程邃的山水画有其个人的独特风格,作画时较少用水,纯以渴笔焦墨绘之,画面萧疏旷远,沉郁苍古,世人称其为“润含春泽,干裂秋风”。
  17世纪的徽州刻书在徽商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刻养正图解、古列女传、人境阳秋开始,徽州刻书进入了黄金时代。因刻印精良、插图精美,徽州刻书行销全国,享誉大江南北。这其中,书籍插图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地域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徽州版画。
  中国传统版画不是一人独立完成的,而是一个群体通力合作的产物。版画的印制有绘、刻、印三个基础步骤,这多个步骤由绘工、刻工、印工、装订工和绘图工合作完成。徽州书籍的独特之处于于其中的很多插图全部是由书坊老板重金聘任徽州当地的著名文人画家绘制的,绘工同文人画家毕竟不一样,其艺术水平和人文修养全部不及文人画家,故画家绘制出的版画图稿在绘画技巧和风格气韵上全部要略胜一筹,17世纪的徽州版画能够独领风骚,其原因也在于此。
  自明万历始,一大批文人画家主动参加到版画艺术创作中,据史料载,绘制过版画的著名文人画家有:丁云鹏、郑重、蔡汝佐、释雪庄、吴逸、渐江、戴本孝、陈洪绶、萧云从、梅清、王石谷、禹之鼎等,这些画家既进行绘画创作,又绘制版画图稿,这二者之间难免不产生相互的影响。
  亲友相投
  新安画家程邃生于17世纪初,正是生在这场时代浪潮的中心。程邃的母亲郑氏是歙县长桥人,郑元嗣、郑元勋、郑元化、郑侠如四弟兄是她的从弟,亦即程邃的从舅。这几位舅舅全部寓居扬州,其中,郑元勋为鉴藏家和书画家,和董其昌颇有交情,而程邃早年师陈继儒,作为董其昌的亲密挚友,董氏提出的著名的“南北宗论”也见诸陈继儒的著作,从中不难看出董氏对程邃产生的间接影响。另一从舅郑侠如为盐商,是著名的藏书家,“家有休园,极楼阁亭台之胜,又有丛桂堂,珍藏书籍,黄宗羲曾向其借抄罕见图书”。程邃为逃避党狱的牵连于1647年迁徙到扬州,当和这几位舅舅有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