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旅游翻译英语论文范文.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旅游翻译英语论文范文.doc

上传人:luyinyzhi 2016/5/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旅游翻译英语论文范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旅游翻译英语论文范文摘要: 山水诗是旅游景点介绍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中国山水诗具有立体感强、字少意多等语言特点, 且语法结构随意性较大。将山水诗翻译成英文时, 首先欣赏名家的翻译佳作, 对正确处理诗歌译文的音美、意美和形美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此外, 山水诗翻译中还应注意中西文化视觉的转换、思维不同所引起的语言差异等, 同时, 应具有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 了解诗歌的渊源典故等, 以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关键词: 山水诗; 意境; 三美标准; 中西差异; 旅游景点中华民族地大物博, 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每年吸引着众多来华探求异国文化、领略异国风情的游客。巍峨峻伟的高山, 秀丽多姿的河川, 更是游客们猎奇、访古、探幽、揽胜之所,而名川大山又与古代山水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山水诗向来以其瑰丽的文体色彩, 美妙的意境以及蕴藉的内涵, 在世界文坛独具风采。常言道:“山水籍文章以显, 文章亦凭山水以传。”一些看似平常、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景观, 一经名诗人咏哦后, 便身价陡增, 令人向往,应验了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的经典名言。导游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导游讲解传播中国文化、讲解的内容必须有根有据, 而且应该是精华。因此, 在向国外游客介绍山水景点时, 古代著名的山水诗理所当然地成为弘扬中国文化、渲染景点气氛、陶冶游客情怀的一种手段。所以, 旅游从业人员, 尤其是从事国际旅游的导游翻译人员, 十分有必要了解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山水诗及其英译艺术。(一) 山水诗的语言特点作为导游或译员, 要在特定的旅游景点熟练而准确的运用名诗名句向外国游客介绍山水风光, 使他们饱享诗景相融的山水美景, 首先应该了解山水诗的写作背景和语言特点。诗歌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情感状态下的产物, 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诗人, 在各自的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 以及各自具有的思想均有所不同。但是作为一种语言形式, 它们又具有相同的语言特点, 诗歌“是诗人品性的结晶, 情感的精髓, 灵魂的升华”。中国古代山水诗也不例外。山水诗的语言特点首先表现在它的立体感强。中国古代山水诗开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当时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一些失意的官僚和文人感叹人生苦短却又无可奈何。老庄“吾入山林欣欣然而乐矣”思想的传播以及所创导的适意自然、返朴归真等清淡之风的盛行, 仿佛为众生指明了一条救生之路, 纷纷投入“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与天和者, 谓之天乐”的精神境界, 逃脱尘嚣, 寄情山水, 皈依自然。在遨游自然中, 他们感受山水形象, 聆听天赖之音, 并籍文加以品评, 诗歌中透出一种强烈的山水景观的立体形象。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山水诗的另一种语言特点是字少意多。诗歌的形式多为五言与七言诗。除纯粹歌咏山水自然外, 受社会环境、情绪状态等影响, 诗人们在作品中抒发情感、警示后人、陈述哲理,均包孕在短短数句之中, 读者需要通过思考与联想才能体会出山水形象中的意蕴, 这便是古人称之为“言外之意, 弦外之响, 象外之象”语言的含混性[1] 。此外, 作为中国特产的山水诗歌自然具有汉语语言随意性的特点, 没有严格的语法结构框架的限制, 特别表现在省略虚词、无主语句、倒装句等形式上, 使整体效果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