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由的代价高达seed自由的代价
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汉字系毕业后,到了某区政府办公室做秘书,办公室一共有10来个人,一把手是个40岁的男人,农村支部书记出身,因擅长于吹牛拍马屁一步步爬上了这个位置。大家儿说话全部不敢大声,见到她赶快点头哈腰,笑脸相迎,只要你不小心得罪了她,哪怕是说话中无意碍着她了,那么第二天就会轮到你倒霉。依我的个性,在这种环境中工作,能够想象我活得多么艰苦,整天灰头鼠脸的,很压抑。
我平素喜爱舞文弄墨写点小文章,不时有个百儿八十稿费送上门来,原来头儿就看着不顺眼,再有心怀妒忌的好事者将这事添油加醋后,大加渲染,我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思想剧烈斗争了很久,和其在这里过着受罪的日子,反正也没有出头之日,不如另谋出路,我决定辞职。其实我早就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了。我对自己的生存能力很自信,受够了被人管制和束缚的罪,我决定去做一个自由撰稿人。
2001年9月我辞去公职开始在家以写稿为生,加入了SOHO一族。买了一台传真机和一台电脑,我准备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
可是只在家待了一两个月,我就以为在家办公是比过去自由了,可是那种滋味并不是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妙。没有了制度的束缚,新的压力又降临了。不再有工资,不再有医疗保险,养老金也没了,由此焦虑感油然而生。最担心的还是怕生大病,假如生一场大病就根本完蛋了。其次没了领导的约束,整个人的庸懒和惰性也日渐滋长,赖床不起成为家常便饭,时常要为写作还是休息之类的问题斗争很久。多个月下来,工作效率和收入远不是辞职前预想的那样高。
我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在单位里就爱和他人较量,你说我不行我偏偏要做给你看。可现在没了竞争对手,过去的那种激情、锐气和斗志也跟着烟消云散了。
一个人在家里工作,远离了过去的交际圈子,和好友来往也少了,少了和他人斗嘴磕牙的机会,生活忽然冷清了很多,一直期望清静的我,竟然感到一个从未有过的寂寞。
更要命的是原来上班时即使受人管制和约束,可下了班以后还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现在可好,工作空间和私人空间合二为一,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也失去了界限,为了能取得更高的酬劳,经常是没日没夜地加班,常常超负荷工作。原认为有了自由就有了一切,没想到还不如当初上班时轻松洒脱些。上班时即使不自由,但责任和压力相比之下比现在轻松得多。
在这么一个矛盾、焦虑、庸懒的状态中工作,效率实在高不到哪里去。自由原来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些人管不自由,没人管不自在,真的烦人透了。辞职还不到半年,我竟然又萌生了找工作的念头,我这人到底是怎么了?
分析:
小雨的处境和心态反应了SOHO一族较为普遍的生存状态,自由而不自在,收入翻倍却活得不洒脱。过去单位的制度束缚着肉体的自由,肉体解放了,生活的压力又给人戴上了精神枷锁。
SOHO是英文“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打头字母的拼写。是指那些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SOHO一族关键由律师、xx记者、软件开发、服装设计、音乐创作、网络主持、撰稿人、商务代理、炒股等自由职业者组成。SOHO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种自由职业兴起后很快风靡全球,90年代初传入中国经济发达地域。
多年来因为社会对自由职业者的认同度有所提升,为SOHO一族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