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9
文档名称:

精神病症状学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ppt

格式:ppt   大小:1,181KB   页数:16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神病症状学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ppt

上传人:shujukd 2021/4/5 文件大小:1.1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神病症状学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 精神障碍症状学
第一节 概述
精神活动是人脑的正常机能,异常的精神活动是人脑机能障碍的表现。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异常的语言、书写、动作等,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
一、有关概念
精神障碍:是人脑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发生病理、生理变化或功能损害,出现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
精神症状:这些异常的心理\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达或表现出来,就称之为精神症状。
如临床上常见的幻听、幻视、妄想等。
精神障碍症状学:我们把研究精神症状及其这些症状产生机制的科学,称为精神障碍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二、如何学****和掌握精神症状?
首先应熟悉精神症状的定义并了解其可能的起因;
掌握检查和发现症状的技巧;
学会归纳症状,找出对诊断有意义的症状组合;
学会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区别和掌握原发或继发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重视各症状的鉴别,降低误诊率;
分析和探讨引发这些症状的心理社会因素。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呢?
一般采用面谈和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发现症状和征候。
症状:通过面谈,病人描述其病态的内心体验,称之为症状;
征候:通过观察病人的言谈表情、动作行为发现的异常表现,称征候。
实际工作中,我们把这两种情况统称为症状,而将躯体、神经系统及实验室的阳性所见,称征候。
三、精神症状有哪些表现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的意识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和外界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的出现多伴有痛苦的体验;
症状给病人带来或轻或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⒈如何判定精神活动是否病态: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一贯表现相比,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一般限度。
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及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与判断。
⒉对精神症状的识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检查,确定有没有精神症状?有哪些症状?
如果有: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
各症状之间的关系,是原发或继发?
鉴别:症状与症状,症状与疾病
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诱因。
人的精神活动是复杂的,目前多数精神障碍尚没有明确的病因和诊断性生物学指标,所以临床诊断还是有赖于症状学,所以学****和掌握症状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⒊症状表现的影响因素:
生物学因素:虽然精神障碍的诊断缺乏确切的生物学指标,但其发生的物质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这一点是明确的,因此在注意精神活动异常的同时亦应重视神经系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
个体因素
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及人格特征均可使某一症状表现不典型。
环境因素
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可能影响患者的症状表现。
精神障碍呈现以下特点:
有些精神疾病的机能障碍,首先丧失的是在种族与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晚获得的与复杂的功能,而原始的生物本能得以保存。
即社会道德伦理观念丧失,工作责任心、义务感丧失,只企图满足个人的本能生理需要。这是一种与进化过程相反的大脑机能退化的过程。
患精神病之前,大脑机能发展越是达到了比较完善、比较高级的水平,出现精神障碍时,症状也就越丰富多样,反之亦然。
因此,白痴患者,除了嚎叫、嘣跳、咬人、毁物等,不可能有更复杂的症状;儿童精神病人也不可能有复杂的妄想和虚构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