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餐桌对面的易中天百家讲坛易中天
较之商品经济,文化并非广东的强项,也不是绝大多数广东人关注的对象。但令人鼓舞的是,近些年广东媒体以至整个文化活动显得格外机警和活跃。拙译挪威的森林有幸跻身于“金南方・新世纪十年阅读最受读者关注十大翻译图书”之列。电视台邀我前往领奖。通常说来,翻译或译者是被屏蔽在后台某个角落的影子般的存在,现在竟然要咱登台出镜,机会委实难得,别不识抬举,遂欣然前往。
或许有商家赞助的关系,招待绝对“五星级”。看餐券,上面的“优惠价”足够乡下弟弟30天的开销。于是不敢懈怠,赶快乘电梯直奔第四十五层的旋转餐厅。自助餐。端盘子在靠边位置坐定,无意间往餐桌对面一看,竟是易中天。
易先生长相最有特点也最有意味的地方是眼睑――眼睑给人的感觉介于屏蔽和敞开之间,或说介于窥看和冷对之间。因此一看眼睑我就认出是易中天。“是易中天教授吧?”易先生撩起眼睑。她显然不认识我――我就是长三只眼睛六枚眼睑她也不会认识,有谁会认识被屏蔽的翻译匠呢――我只好自报姓名。对方立即给我一个抚慰:“你是来颁奖的?”此人到底机敏。
我其实也不很蠢,立即报以桃李,告诉她我曾写过文章反驳有些人认为她的品三国不是结果之说――我认为,大学中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深挖洞”,研究高深学术;一类“广开渠”,从事文化普及。二者俱不可废,怎么能说后者不算结果呢?品三国绝对是响当当的结果。
易中天立马来了兴致:“‘深挖洞’挖好了也好,问题是有些人制造学术泡沫、学术垃圾!你看×××,成了什么样子!”我应道,垃圾只能产生垃圾,垃圾和垃圾无限繁殖和循环!对方听了,再次撩起她的眼睑――电光石火,沟通的快慰。
趁热打铁,我确定她的“鸡蛋”之说:“你在网上说有的大学成了‘养鸡场’,要求教授一年下多个蛋(几篇论文),而且指定下的地方,即要下在什么什么等级刊物上……果有此事?”易中天这回不动声色:“其实那不是我说的,是北京一个教授说的。但她说传输不出去,我说就传输出去了。”
我又问,你说校长要你“下完多个蛋”再退休,可是真的?易中天说实际没让她退休。不但没让她退休,还让她兼任学术委员和评审委员以至主席。旋即介绍她当评委主席评审厦门市奖项的时候,首先把自己所在的厦门大学申报的一一剔除洁净:“厦门大学争厦门市的奖,多不好意思啊!有本事到教育部、到国家、到国际上去争嘛!”好,人就是要大气部分。
我扫了一眼她面前的盘子:一小截玉米啃完了,红薯吃得只剩一个小尾巴,一条烤秋刀鱼则几乎没动。看来她的胃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