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近年来, 常见职业暴露的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 物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医院暴力的危害因素等,加强防护措施后,发生 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减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大幅提高,不良防护行为明显 下降,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率也大大提高。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 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同时要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强化防护意识,建立 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感染管理,做好安全防护,有效提高急 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改善防护不利的现状,切实保护急诊科护士的 身心健康,是预防职业暴露的关键。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急、危、重症患者,一切医疗护理过程均 以〃急〃为中心,由于急诊科工作和环境的特殊性,在急诊工作中的护士职 业带来的危害,引起护士与管理者的重视。通过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 与防护作探讨,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改善职业环境,把职业暴露 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1危害因素
,工作量大,被锐利器
械损伤的机率比其他科室的护士高得多。另外,不良的个人操作习惯,如: 针头使用后双手重新套上针帽、徒手掰安甑等,都可能造成锐器及针刺伤, 而锐器及针刺伤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急诊护士抢救患者时争分 夺秒,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患者。因此,针刺伤对急诊护 士来说,危害性更大[1]。
、转运患者,搬运患者频繁,腰 部受力较多,易导致腰背痛、关节伤,加上护理工作量大,抢救时需长时 间站立,频繁的走动,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其次,急诊科工 作环境:人流量大,以及各种抢救设备的声音,加上患者的呻吟声,护士 长期处于强噪声的环境中,易造成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并导致头痛、头 晕、耳鸣、血压升高等[2]。噪音可引起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 理改变[3]。
,有相当一部分是外伤及危重患 者,在诊治前未做任何检验即实施对症处理及抢救,容易接触传染性的血 液、体液、分泌物、排泻物等,经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主要是HIV、HBV、 HCV等,其中HIV血液传播的效率高,一次即可感染[4]。
、清洁 剂,如: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这些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 皮肤、眼睛、神经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5]。戊二醛可引起皮炎、过敏、 结膜炎等。目前临床常用的含氯消毒剂作为一种高效、广谱消毒剂,在高 浓度含氯消毒剂环境中,工作人员出现流泪、异物感、恶心、咳嗽等,应 考虑氯气中毒。
、工作量大、不确定因素多, 患者家属对医疗期望值与实际的落差往往迁怒于护士,护士长期面对患者
及家属的抱怨,甚至伤害,长期在高压状态下,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对 所处工作环境产生恐惧心理;护士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劳动强度大,节奏 紧张,易产生疲劳感、腰腿痛、胃痛等的发生率比病房护士高,这与急诊 科护士在工作中较长时间站立,为抢救危重患者不能按时就餐有关。另外, 急诊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