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行政管辖面积 平方公里。市中心陆路北距广州市区 86 公里,东南至澳门 65 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 52 海里。中山古称香山,建制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 1152 年), 1983 年撤县设市, 1988 年升格为广东省辖地级市。明《永乐大典》载: "香山为邑,海中一岛耳, 其地最狭,其民最贫。" 中山古称“香山”, 据唐朝《太平寰宇志》记载,其境内的五桂山多产奇异花卉,香溢数十里, 故名香山。民国 18年(1929 年)2月,国民政府第 19次国务会议以“中山县为总理(孙中山)故乡, 1925 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该县为粤中最繁盛之区,岁入甚鉅,民智早开,人才辈出”民国 18 年(1929 年)2 月,国民政府第 19 次国务会议以“中山县为总理( 孙中山) 故乡”,“该县为粤中最繁盛之区,岁入甚钜,民智早开,人才辈出”等确定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 1925 年3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同年 4月 15 日,香山县易名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1950 年4 月,中山县以其人口稠密、土地广阔、财税丰厚,被广东省民政厅列为特等县。 1983 年 12 月,中山撤县设市, 1988 年1月1 日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中山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自 80 年代中期开始,因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被誉为广东" 四小虎" 之一而名闻于世。 1997 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人居奖”。 2005 年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 中山市名列第 17 位。 2005 年,中山市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国 9 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从香山县建县之初起至今已有 840 余年历史, 经历了从下等县-大县-模范县-特等县-城市几个经济文化的发展阶段。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 22 年(1152 年)设香山县,隶属广州, 由一群海岛组成,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彼此没有陆地相连,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宋、元、明代均被朝廷列为下等县。前214 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此地属南海郡番禺县地。公元前 111 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此地重回汉朝中央管辖,属南海郡番禺县地,其后一直沿袭至晋朝, 均是番禺县地。南宋绍兴 22年( 1152 年)由于香山镇的发展,升级为香山县,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此时的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61 年从中山县划出珠海县1983 年12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中山撤县置市,为县级市, 1988 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位于珠江口西岸的香山是战场之一。 1839 年,林则徐来广东主持禁烟, 8月 16日驻兵香山县城,令澳葡当局驱逐英商义律等人。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战船驶至澳门关闸,强行登陆,香山的清朝驻军曾作勉强抵抗。在辛亥革命中,香山是广东第三个光复的县。 1911 年 10月武昌起义后,同盟会香港总机关决定在香山发动广东的首场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