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及对应花名.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及对应花名.doc

上传人:ipod0b 2021/4/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及对应花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及对应花名
一、薛宝钗、林黛玉【终身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林黛玉——芙蓉花  
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名签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     
薛宝钗——牡丹花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做《清平乐》三篇,将牡丹和杨贵妃揉合在一起歌咏。在《红楼梦》中,有多处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的文字:如第二十七回的篇目便用的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在第三十回中,宝玉偶尔不慎透露说众人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结果惹得宝钗大怒等,可见。宝钗体态丰满,颇有杨贵妃之姿,兼之出身名门,家世显赫,把她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贾元春 【恨无常】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贾元春——昙花  
    昙花难得开花,且只开于夜间,晨即萎谢,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形容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她在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元春因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贾府从此失去了靠山,故大迭起跌落。所以说贾元春就像昙花,倏然一现,宛如荣宁二府的荣华富贵,盛极一时,败落也快。 
三、贾探春 【分骨肉】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 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贾探春——杏花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惯,“日”当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
”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另据《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无论哪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四、史湘云 【乐中悲】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