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94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21/4/9 文件大小:9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姚彦红
二0一五年三月
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 材 分 析
1
整理版课件
课程安排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课时。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3课时
第六章:实数 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课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0课时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3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8课时
2
整理版课件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
  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3
整理版课件
教材分析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4
整理版课件
教材分析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5
整理版课件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整套教科书是按照“说点儿理”“说理”“推理”“用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的。对于说理,由于学生还比较陌生,不知道应由什么,根据什么,得出什么,对于说理所用的三段论的形式——由小前提得到结论,以大前提作为理由,一下子也很难适应。因此,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是本章的一个难点。解决以上难点的关键是要按照教科书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引入推理论证的内容。在本章,结合正文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的说理训练。
6
整理版课件
教材教学的突破
2、树立教学的动态发展观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只要求学生会在方格纸中建立直角坐标系,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这实际研究了点与有序整数对的对应关系。建立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后续学****函数的图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等问题打下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内容安排的这个特点,准确把握本章对于平移变换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要求,以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教学要求。
7
整理版课件
教材教学的突破
3、重视数学思想与数学建模
消元思想——解方程时“化多为少,由繁至简,各个击破,逐一解决”的基本策略,是产生具体解法的重要基础,而代入法和加减法是落实消元思想的具体措施。

  充分发挥学****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可以为进一步学****不等式(组)提供一条合理的学****之路。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中,要充分注意不等式(组)的现实背景,通过大量丰富的实际问题,反映出不等式(组)来自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加强对不等式(组)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的认识。
8
整理版课件
学生学****分析
本册书的六章内容,基本上采用了相对集中的编排方式,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学****过程中兴趣极浓,学生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