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5).ppt

格式:ppt   大小:1,777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5).ppt

上传人:1656741**** 2021/4/9 文件大小:1.7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5).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R·八年级语文下册
丁肇中,1936年出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
走近作者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有改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这已不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著名科学家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 瞭望( ) 缅怀( )朱熹( ) 格物致知( ) 诺贝尔( )
儒家( ) 袖手旁观( ) 测量( ) 埋没( ) 不知所措( )
彷徨( )
预****检测
词语解释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整体感知
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探察、探究。
物:物体、事物。
致:达到、得到。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题即是论点)
本文的结论是什么(文尾作者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自由地朗读课文,整理出文章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