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文档名称:

胸痹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698KB   页数:7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胸痹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21/4/10 文件大小:6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胸痹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胸 痹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卓 晖
1
整理版课件
【概说】
一、概念: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2
整理版课件
二、沿革。
(一)《内经》最早描述胸痹的临床表现
《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
《素问·藏气法时论》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素问·标本病传论》有“心病先心痛”之谓。
《素问·缪刺论》又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
《素问·厥论》把心痛严重,并迅速造成死亡者,称为“真心痛”,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二)《金匮要略》提出胸痹的具体症状、病因病机、治法和方药。
病因病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
主要治疗法则:温通散寒,宣痹化湿。
主要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九张方剂。
3
整理版课件
(三)宋金元时代有关胸痹的治疗方法已十分丰富。
《圣济总录·胸痹门》“胸痹者,胸痹痛之类也,……胸脊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或彻背膂”的症状记载。
《太平圣惠方》将心痛,胸痹并列。在“治卒心痛诸方”、“治久心痛诸方”、“治胸痹诸方”等篇中,收集治疗本证的方剂甚丰,观其制方,芳香、温通、辛散之品,每与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之品相互为用,标本兼顾的显著特点,丰富了胸痹的治疗内容。
(四)明清时期对胸痹认识进一步提高。
《玉机微义·心痛》中揭示胸痹病证不仅有实证,亦有虚证,以补前人之未备。尤为突出的是,对心痛与胃脘痛有了明确的鉴别。
《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云:“或问:丹溪言心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历代方论,将二者混同,叙于一门,误自此始”,然后,又指出:“……胃脘之受邪,非止其自病者多;然胃脘逼近于心,移其邪上攻于心,为心痛者亦多”,说明心痛与胃脘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五)后世医家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等,至今沿用不衰,并得到现代科学的验证。为治疗胸痹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4
整理版课件
三、讨论范围。
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系等疾病。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状者,均可参本病证内容辨证论治。
5
整理版课件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抑遏阳气
(一)寒邪内侵 寒主收引
血行瘀滞
(二)饮食失调
过食肥甘厚味,或嗜烟酒而成癖——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生痰。
(三)情志失节
忧思伤脾——脾运失健,津液不布,遂聚为痰。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
6
整理版课件
7
整理版课件
(四)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脾虚转输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心脉。
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胸阳失展。
(五)年迈体虚
肾阳虚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
肾阴亏虚——不能濡养五脏之阴,心肝火旺,致心阴耗伤,心脉失于濡养。
心阴不足——心火燔炽下汲肾水,又可进一步耗伤肾阴。
心肾阳虚——阴寒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
8
整理版课件
二、病机
(一)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
心病——不能推动血脉,血行瘀滞。
肝病——疏泄失职,肝气郁结,气血凝滞。
脾虚——失其健运,聚生痰湿,气血乏源。
肾虚——藏精失常,肾阴亏损,肾阳虚衰。
(二)病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表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甚至阳衰阴竭,心阳外越。
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且又可相互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
(三)胸痹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
轻者——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