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限制性液体复苏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6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限制性液体复苏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21/4/10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限制性液体复苏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总 论
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传统的临床治疗为:努力尽早、尽快地充分液体复苏,恢复有效血容量和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保证脏器和组织的灌注,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这被称为充分性液体复苏(Aggressive Resuscitation)。近年的研究表明,对于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给患者大量快速液体复苏可增加血液丢失,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和减少组织氧供,从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大量快速输液可影响血管的收缩反应,造成血栓移位,会增加出血量,使并发症和病死率增高。因此,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Resuscitation)的概念 。
1
整理版课件
限制性液体复苏
概念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为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液体复苏,是指机体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范围内,直至彻底止血。
2
整理版课件
限制性液体复苏
目的
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的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以利于改善休克期组织的灌注和氧供,促进早期康复,减少后期的并发症。
3
整理版课件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理由
⒈ 开放的血管口出血量与主动脉根部和此部位的压力差明显相关;
⒉ 在血压恢复后,小血管内已形成的血栓被冲移,使已停止的出血再次出血;
⒊ 随着血压的回升,保护性血管痉挛解除,使血管扩张;
⒋ 输入的液体降低了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出血量;
⒌ 出血发生后,尤其是休克期,骨骼肌、皮肤和内脏血管代偿性收缩,能够维持重要脏器的临界灌注压。
4
整理版课件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理由
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均表明,限制性液体(低压)复苏治疗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患者效果优于积极(正压)复苏。有报道,以收缩压(SBP)100mmHg(传统)和SBP 70mmHg(低压)为体液复苏标准,观察其对死亡率、出血持续时间等的影响,结果,低压液体复苏不影响死亡率。据对影响创伤性休克治疗效果因素回顾性分析,轻度休克及中度休克病人在伤后lh输液量为1500~2000ml,伤者收缩压升高至100~110mmHg,其存活率>80%。
5
整理版课件
限制液体复苏要点
限制液体复苏要点是把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程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活动性出血期,从受伤到手术止血约8小时。此期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急性失血、失液。治疗原则主要用平衡液和浓缩红细胞复苏,:1;因为高渗溶液增加有效血容量、升高血压是以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降低为代价的,对组织细胞不利,不主张用高渗溶液、全血及过多的胶体溶液复苏。如病人大量出血,血色素很低,可增加浓缩红细胞的输注量。另外,此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糖水平高,可不给葡萄糖液。
6
整理版课件
限制液体复苏要点
第二阶段:为强制性血管外液体扣押期,历时大约1~3天。此期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全身毛红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出现全身水肿、体重增加。治疗原则是在心、肺功能耐受的情况下积极复苏,维持机体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同时,此期也不主张输过多的胶体溶液,特别是白蛋白。值得注意的是,此期由于大量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可能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这时不主张大量用利尿剂,关键是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7
整理版课件
限制液体复苏要点
第三阶段:为血管再充盈期。此期功能逐渐恢复,大量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内。治疗原则是减慢输液速度,减少输液量,同时在心、肺功能监护下可使用尿剂。
8
整理版课件
限制液体复苏优点
1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出血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2 减少创伤后期并发症,从而较少了后期病死率。机理不明确,可能与限制性液体复苏较少的扰乱机体内环境有关。
3 改善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供。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快速输液势必造成血液再度稀释,导致携氧功能降低、凝血功能障碍、组织水肿等。
9
整理版课件
限制液体复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今输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快速输液对机体免疫功能 的影响 ,创伤后免疫功能恢复与输液速度相关。Knoferl 等在创伤休克鼠实验的结果显示: 出血性创伤后慢速液体复苏可使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快速恢复,而快速液体复苏将产生持续的免疫抑制, 机理尚不明确, 可能由于创伤出血后慢速液体输注能逐渐建立循环, 从而减少再灌注时活性氧成分的产生,改善免疫反应。
10
整理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