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4/1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山海经》有一个“无头巨人”刑天的神话传说,大意是,炎帝的武臣是个巨人,炎黄大战中,他去找黄帝决斗,被黄帝用计谋砍掉了头颅。黄帝怕巨人摸着了头颅接上,赶紧手起剑落,将常羊山一劈为二,那头颅滚入山内,大山又合而为一,黄帝得胜回朝了。摸不着头颅的巨人拾起斧、盾,复挺身直立,从此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刑天。他不甘心,不服气,***上身,把两乳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挥舞着盾牌,抡圆了战斧,与看不见的敌人作殊死拼杀,在无物之阵中战斗不息。后人也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有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潜《读山海经》)的千古名句。刑天的“天”和我们现在常说的天空、天气的“天”,字形、字音都一样,字意却有很大区别。
  
  一、字形
  
  甲金文字的“天”在写法上都一样,区别仅在于甲骨文是线条化的,金文则是填实的,甲骨文中的“天”有如下几种不同的形体:?F、?G、?H、?I、?J、?K、?L、?M、?N、?O。金文中的“天”,天尊、盂鼎、齐侯壶、颂鼎、毛公鼎均有记载。小篆的“天”字有意拉长拉曲了某些线条,写作:
?C。上列字形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有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但与人形结合的其它线条却不尽相同。可见,“天”字的构形是很复杂的。
  《说文》:“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段注》:“此以同部叠韵为训也。凡门,闻也;户,?o;尾,微也;?;拔也,皆此例。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臣于君,子于父,妻于夫,民于食,皆曰天是也。”对于许说,于省吾先生早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甲骨文释林》(1979)中说道:“说文据已伪的小篆,而又割裂一与大为二字,其荒谬自不可待言,又《说文》既训天为颠,又训颠为顶,按颠顶双声,真耕通谐,但以声为训,也解决不了它的造字本义。”于先生首先指出了许慎据以求本义的小篆字形是靠不住的;接着否定了“天”的结构为会意之说,他认为天应是独体象形字;最后对许慎以声为训的方法提出了质疑。笔者比较赞同于先生的观点。遗憾的是于省吾先生也没能解决“天”的造字本义问题。
  有关“天”字构形的起源,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后世说文学家和近年来古文字学家对天字的说法聚讼分歧,笔者认为他们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天”字与“大”字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同。现将他们的观点梳理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天”字与“大”字形相近义有别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吴其昌、严一萍、姚孝遂、王襄等。
  王襄:《说文解字》“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又大字“天大地大,人亦大焉,象人形”,又底字“至也,本也,从氏下着一,一,地也”,意天所从口,?u皆象天圆之形。又衍变从一者,亦为天之形,与从一之地同谊。至于?T,?j,疑是口形有阙笔,或是从古文上,有天在人之上之谊。
  王襄先生认为“天”与“大”取象相同,认为天字的某些形体中的“―”是由“口”演变而来的,笔者比较赞同。但他说天所从的“口”像天圆之形,笔者认为不确。因为天的造义是头顶,“口”形应是为着刻写的方便而为之,同时也起着着其所像之处的作用。
  吴其昌:“大乙”者,殷始有天下之先王成汤也。《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作“天乙”,云:“主怨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荀子?成相篇》亦云:“契,玄王……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其源盖似皆出于《世本?帝洁篇》也。《书?汤誓》辞文引卜辞作“大”。
  而《世本?史记》作“天”者,罗振玉曰:“天与大形近而?……以大丁大甲诸名列之,知作‘大’者为是。”今按“天”与“大”在金文中本相近,皆状正面之形,但“天”字较注重其“颠”,《释名》:“天,颠也”,故绘首略圆耳,穷究其源,实出于一象。

  “天”与“大”形相近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因此在***文献中有讹误也是有可能的。吴其昌先生认为“天”与“大”实出一象,极是。
  严一萍:卜辞之天多作“?G”,其用与大字常相混,天邑商,即大邑商,天乙即大乙。罗振玉曰:《说文解字》“从一大”,卜辞中有从二者,二即上字,大象人形,人所戴为天,天在人上也,许书从一,犹帝示诸字从二亦从一也。
  严先生认为“天”与“大”卜辞常相混,这是有可能的。但其所引罗振玉先生的观点笔者不能赞同,因为罗先生阐释自己观点的前提是承认许说,而许慎的观点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
  :甲骨文天字作“?G”,本象人之形体而突出其颠顶。其作“?I”者则从上从大会意,正如元字或作?D或作?C。
  王国维以“?I”为指事,其说可商,甲骨文天、大二字形音义均相近,但二字之用还是有严格区分的。
  固然“天邑商”或称“大邑商”,但“大邑”决不称“天邑”,“大戊”间或作“天戊”,但属于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