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海绵城市建设精要.docx

格式:docx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绵城市建设精要.docx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6/5/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绵城市建设精要.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绵城市建设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 快速城镇化的同时, 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 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 - 2020 年)》明确提出, 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为此, 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协调城镇化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2013 年 12 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在此背景下 2014 年 11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同年 12 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二、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内容 建设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 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 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 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 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图1 海绵城市转变传统排洪防涝思路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及时排、就近排、速排干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 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三是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 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 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 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 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主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 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 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与国家正在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相结合, 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 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领域, 以及灾害应对领域。智慧化的海绵城市建设, 能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智慧排水和雨水收集, 对管网堵塞采用在线监测并实时反应; 对城市地表水污染总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暴雨预警与水系统智慧反应, 及时了解分路段积水情况, 实现对地表径流量的实时监测, 并快速做出反应; 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智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实现雨水及再生水的循环利用等等。三、技术路线根据区域的规划定位, 在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环境生态状况、水文地质状况等综合状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现状综合径流系数、雨水收集利用空间以及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算现状年径流总量及可调蓄空间; 根据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确定海绵城市建设重点任务, 进而制订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径流总量控制方案, 分析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的重点工程、实施计划及匡算投资, 并制定项目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 最后综合分析效益及目标可达性,构建完整体系,确保目标实现。具体技术路线见图。技术路线图四、项目简介项目一、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项目。围绕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总体布局。项目二、海绵城市建设方案项目。通过技术经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