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听课
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何为重点,何为难点…);
没听懂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
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
听课时大脑要如同参加考试一样机敏、紧张;
记好笔记。笔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二是听课时不懂的地方。
数理化这一类的科目,老师讲课的内容无外乎是概念分析和例题这两部分,上课的重点也是这两块。
听概念分析,容易获得感性的、实质的东西。概念、定理是应用的基础,所以对他们的掌握不能仅限于字面上的内容,二是要真正吃透,把它们变成自己可以接受并能运用自如的工具。这就要求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老师讲解分析,并且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路要跟上老师的,边听边思考,才能认识得更深、掌握得更牢。
再就是例题,有的同学喜欢把老师解题的全过程一字不漏地抄下来,这往往造成了只顾抄写而忽略了分析、只接受结果而忽略了思想方法的问题,老师的例题自然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可以抄完题之后,先听老师的思路,听老师是怎样认识题、分析题,又是怎样把题目与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听完了这些,把握了总体的脉络,再记下答案,课后复的分析,自己把题做出,再进行归纳总结,效果挺好的。久而久之,这种积累下的思路方法就成了自己的,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这绝不是仅仅抄几道例题所能得到的。
学与习是不同的。学,是指学习新知识;习,是指温习旧知识。
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旧知识,才会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课后复习,即每上完一节课后立即进行的复习。这种复习,费时不多,但效果不差。课后立即复习,是符合遗忘规律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间过得愈久,复习的效率就越低。
当日复习,即每天学习完后,对当日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温习。
单元复习,是指在学完某一单元后进行的复习。请注意这里的单元不一定就是指课本上的单元,可以比课本上的单元略小,也可以比课本上的单元略大,完全依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来定。
大复习,指跨越数个单元乃至数本教材的复习。
总结
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学住必须定期总结,成绩是否提高,就看你总结得怎么样。
“错题本”学习法,可以只复习自己以前做错的,这样就节省了时间。
学习文献的管理方法
学习文献,是指与我们的学录以及其他各种载体所记载的信息。这主要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工具书、试卷、笔记本、录音带、VCD等。
学习文献的管理,是指通过管理的方法,将每一种学习文献的潜在价值挖掘出来,将每一种学习文献的功效发挥至最大。
教科书:以课本为根本,抓住不放。要将课本的知识“都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无法活”。课本是源头,一定要吃透。切不可只埋头做题而不研究课本,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失败透顶的。
注重目录;
单独存放:教科书既然重要,应将其置于案头或其它拿起来最方便、最顺手的地方,不要和其他学习用书混在一起,至多是字典等工具书放在一起,遇到问题,先看课本。实际上也是把课本当成工具书来使。
抓住特点:有时不懂时看看书,将书上对一个定理的推导过程好好研究一下会很有用的,对定理的理解也会很深入,也不会发愁自己记不住一些公式。其实数学中的一些公式根本就不需要特意去记,理解后再去运用,自然就会记住了,用得多了自然也就熟了。
高考的数学题都是课本上的例题的升级版或者是组合和变
换。如果我们能把教材上的例题弄通、弄透,无论题目再怎么变化,我们都能做出来。
学习物理课本,一定要重视物理课本中的彩色插图、实物图、示意图等,具体又如何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呢?
化文为图。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光看文字看不懂。这时,就不妨去看插图,反而会更快地弄明白。这些插图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而且增强了记忆的效果,促进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
化图为文。有些图单看难以理解,不妨将图的含义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样既促进了对课本的阅读,也加深了印象。
图文结合。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培养自己的多种能力。例如利用插图,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想象能力。在人教版物理课本里,有很多图画是用来解析、说明课本内容的,但在我们身边却没有这种景物。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中的“水磨”和“风力发电机”,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再通过想象接受“水磨”和“风力发电机”等事物。
又例如,课本中的一些“实验图”。在一般情况下,物理实验室要求教师在课堂演示的,但有一些实验非常
简易,仔细读课本的“实验图”就能理解、掌握。这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观察、想象能力。
学习化学课本,没有捷径,只有在全面掌握书中知识的前提下,做题才有效果。没事就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