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doc.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doc.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6/5/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最近看了《观赏鱼疾病及防治》([英] 内维尔. 卡林顿博士) 一书, 此书只是一本小册子, 但书中论述相当专业, 看后受益良多, 尤其是对新鱼、饵料入缸前的检疫、消毒有了新的认识。现把书中〈常见的寄生虫和疾病〉一节内容传上, 供各位参考。由于现今观赏鱼治疗药物的商品化已有相当程度, 所以书中只是详细论述了疾病病因及症状, 而涉及的具体治疗药剂不多。还有可惜的是书中的病变示范图谱无法贴上。一、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 它们是寄生虫, 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 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 3 毫米的卵囊形成时, 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 20 毫米。(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 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 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 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 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 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 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 由此鱼类不能痊愈。(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 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 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 3% 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 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二、黑斑病。( 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 毫米宽, 出现在身上和鳍上, 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 如皮居新穴吸虫, 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 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 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 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 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 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 1 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 因为生活周期, 环境条件复杂, 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 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 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 通过确保水鸟不靠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三、血鞭毛虫—昏睡病(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 (一)、感染的迹象。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 鱼变得消瘦, 眼睛凹陷, 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 。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症状。(二) 、感染详述。隐鞭虫和锥体虫都是具有茸毛状鞭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原生动物) ,因此得学名“鞭毛虫”, 它们作为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有危害的隐鞭毛虫有两根鞭毛, 而完全没有危害的锥体虫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这种寄生虫, 需要用到少 300 倍的显微镜。两种寄生虫都是经第二寄主—水蛭传播的。鞭毛虫无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肠内, 水蛭叮咬时将其传到鱼身上。(三)推荐的治疗方法。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观赏鱼身上血鞭毛虫的化学处理剂。由于只有受水蛭侵袭的鱼受传染, 因此只需要取出受传染的鱼并且除掉水蛭。但是在水族箱里这样做相当容易,而在受到传染的池塘里解决这个问题要困难的多。四、斜管虫(斜管虫) (一)、感染的迹象。受侵害的鱼在硬物体上摩擦, 合拢鳍。皮肤上覆盖着发白的蓝色不透明体, 尤其是在关部和背鳍之间。如果鳃部受到侵害, 呼吸的频率显著加快。在感染的晚期, 皮肤表面肿胀然后脱落。(二)、感染详述。斜管虫是纤毛虫, 一种单细胞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生物体, 不均匀地覆盖着茸毛, 茸毛推动虫体在水中前进。使用中等倍数显微镜能看到斜管虫, 但是必须迅速采到标本, 因为斜管虫在鱼死后两小时之内就离开了鱼体。这种寄生虫首先侵袭受了伤的鱼, 但是在拥挤的环境条件里传染到健康的鱼。斜管虫病使鱼变得非常弱, 严重的病例能对鳃造成长久的损伤。斜管虫靠细胞分裂繁殖。(三)、推荐的治疗方法。如果鱼比较强壮, 对淡水鱼类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用 3% 的盐水浸泡, 让鱼呆在里面直到它们蜷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