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小村控拜的白银崇拜.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村控拜的白银崇拜.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4/1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村控拜的白银崇拜.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村控拜的白银崇拜
  在黔地深处的古老苗寨中,有一个小村落。全村80%的男人都是银匠,黔地的苗家银饰约有400多年历史,而控拜村的银匠不仅包揽了方圆十里的银饰加工,不少人还凭着高超的打银技巧将打银店开到了广州、上海、北京。他们多是子承父业,手艺极少外传。银匠家的男孩从十三、十四岁便开始跟父亲学打银器,大多要到成年时方能出师。像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那个土司寨子里的小银匠一样,小伙子靠着银匠手艺赢得寨里少女的芳心。正是他们,打制出了苗族银饰的惊艳,打出了苗族银饰深厚的文化。
  
  这个小村,就是控拜村。
  
  深山里叮叮当当的打银声
  
  午后走进控拜村,不时有叮叮当当的声音从木楼里传来,清脆而富有节奏。穿过麻石小巷,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正在堂屋中聚精会神地敲打着一副即将完成的银角头饰。他身旁,一个约十七八岁、还略带羞涩的男孩则聚精会神地观摩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控拜村有200多户1200多人口,村民以银饰加工为副业,农闲时,村寨中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炭火炉烟荡然于户。
  苗族银饰专家杨文斌带我们来到了杨光斌家。杨光斌是杨氏家族第五代传人,13岁起跟着父亲学打银器,如今已33年。因为他打出的银饰成色好、錾工精细,曾经有一个女人从几百公里外慕名而来,指明要杨光斌为她从头到脚打一整套出嫁的银装:银帽、银衣、大银角、银冠、银项圈、银项链、银梳、银菩萨、银耳环、银手镯以及各种银片、银铃等。这耗费了杨光斌近一年的时间,白花花的雪银用了六公斤!
  杨光斌说,、细如白发的银丝,然后手工编制成蝴蝶状银花,接着就要采用苗人祖传的吹管焊接方式,用温和的火力将203片银花焊接,最后再经过打磨、抛光等工序才算完成。
  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新生儿一出生就要配带银头帽、银手镯、银脚钏、银响铃,以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老年人祝寿或送葬也离不开银饰;其中尤以苗族女性为盛,头戴银冠、项挂银圈、身穿银衣、手配银镯、脚系银链……在苗族俗语中还有“锦鸡最美的是羽毛,少女最美的是银衣”的说法。在重大节日中,一个盛装的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银饰重达二三十斤!
  以多为美,以重显富,苗族人对银饰的喜爱从不遮遮掩掩。可这喜爱从何而来呢?事实上,住在黔地深处的苗人生活并不富裕,贵州也并不是白银产区。看到我们拜访的苗寨人家几乎家家都能拿出几件光彩夺目的苗族银饰,我们发现苗族人对银饰的嗜好似乎有着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原因。

  
  由巫文化兴起的苗族白***腾崇拜
  
  
  根据苗族史研究,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生活在相对丰饶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那些地方金银矿产丰富,因此苗族先民很早就掌握了金银冶炼技术。而苗族银饰的诞生与苗族巫术有着极大的关联:那时的苗民相信,一切锋利之物皆能驱邪,银饰是驱邪之上品,可以消灾祛病。
  这种白***腾崇拜让银饰成为了苗人心中吉祥的象征。苗族吟唱母系社会男子出嫁情景的《换嫁歌》中就有“头插锦鸡毛,衣裙身上套。一只银项圈,胸前九闪耀”的描述,可见以配带金银饰物为美是苗人的先古****俗。在控拜村的老人口里传诵的《苗族古歌》中,也有与金银有关的《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日造月》等神话故事――“以前造日月,举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