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诗经赏析_诗经赏析
兔罝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有关诗经赏析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下就是xx整理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介绍
兔罝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适当。
题解及原文赞美武士有才华,能捍卫国家,成为公侯的心腹。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释
1、肃肃:严密的样子。罝居jū:捕兔的网。
2、椓拙zhuó:敲。丁丁争zhēng:象声词。
3、干城:本指起防御作用的盾牌、城郭,比方保卫者。
4、施意yì:部署。中:语助词。逵葵kuí:四通八达之道。泛指大道。
5、仇:同“逑”。
白话翻译
装好张张捕兔网,敲打木桩响叮当。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好干将。
装好张张捕兔网,设在宽广大路旁。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好勇将。
装好张张捕兔网,设在广漠山林中。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作心腹。
讲解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和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络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它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和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现在,一场担心的狩猎就将开始。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适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置”,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靠。“肃肃”,现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不也同时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今你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不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忽然跳向了对“超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予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和“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