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21年社会呼叫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基础.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社会呼叫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基础.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4/1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社会呼叫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基础.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社会呼叫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基础

  择校热,招生***,供孩子上学就像赌博,好学校集中了更多家境好的孩子……教育,这一被公认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武器”,正在成为扩大社会不公平的加速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不公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谈论和抨击的一个焦点。其实,这个问题多年来就是媒体报道和百姓议论的热点。因为它和每个家庭的利益关系太直接;因为它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对社会的友好影响太大。
  教育不公,愈演愈凶
  综观现在的中国教育,不公现象能够说比比皆是。
  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长久以来,国家在进行教育投入时,比较注意向城市倾斜,而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农村,得到国家的教育投资相对较少,农村孩子的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城市孩子。1999年全国5721.57万名在校初中生中农村学生占57.2%,13547.96万名小学生中农村学生占80%,但直到2002年,农村在全社会5800多亿元教育投资中只取得23%。依据中国教育报去年夏天对174个县教育局长的问卷调查,超出50%的农村中小学“基础运行经费难以确保”,超出40%的小学依然使用危房,靠近40%的农村小学“交不起电费、有电不敢开电灯”。在2000年“义务教育基础普及”之前,很多大中城市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不过到2004年,依然有最少10%的农村地域还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县甚至没有普及小学教育。
  关键中学教育和通常中学教育的不公平。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关键中学和一般中学也有天壤之别:关键中学的校舍金碧辉煌,一般中学的校舍破烂不堪;关键中学的老师月收入有的好几千元,一般中学的老师月收入通常只有几百块钱。因教育不公造成的择校成风,愈加剧了不公程度。喊了无数年的“就近就地入学”标准,形同虚设;相关部门作出的“尽力立即缩小一般学校和关键学校之差距”的承诺,到现在仍然是空头支票。
  高考录用线的不公平。2003年教育部宣告中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时,北京市的毛入学率达49%2004年达成52%,而云南省2003年的毛入学率仅8.64%。2003年,北京市共有9万考生,但北大、清华共分配给北京市1112个招生指标,81个考生就有1个能上北大、清华;而有50万考生的河南仅得到168个招生指标,2976个考生才有1个幸运者能上北大、清华。2001年,山东青岛3名女生状告教育部以制订招生计划的形式,使得各地录用分数不一,造成全国不一样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但因种种原因,这次状告不了了之,没有任何结果。最近,不少地域比如上海开始单独命题高考,各地域的录用分数线之差将被掩盖。按户籍划定不一样的录用分数线,这一政策充当了“马太效应”的放大器,背弃了公平标准。
  教育***加剧了不公平。教育乱收费和教育***问题亲密相关,人情、金钱、权力,全部可能蒙蔽招生人员的眼睛,造成严重的招生不公平。
  “优生”和“差生”受教育的不公平。教育本应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然而现在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只愿当“伯乐”,不愿当“园丁”,对所谓的“优生”捧着护着,对“差生”批着骂着――这就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甚至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公平!这些年来,部分关键高中为争夺优生,使出了“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很多不公平的手段,致使争夺优质生源的大战愈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