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增产增收秸秆综合利用.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增产增收秸秆综合利用.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4/1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增产增收秸秆综合利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秸秆综合利用增产增收秸秆综合利用

  通辽市科尔沁区在著名的“玉米黄金带”,仅玉米种植面积就达100万亩,每十二个月农作物秸秆达200多万吨。每到收获时节,这里的农家不但“粮满仓”,秸秆也会“堆成山”,秸秆的综合利用就成为科尔沁区多年来主推的农业项目。
  现在,走进科尔沁区的农区你极难再看到成堆的秸秆了,原先没人要的秸秆成了“抢手货”。从粉碎还田,燃烧发电,到“过腹”变奶肉、变农肥,再到秸秆天然气、草编工艺品,全区近60%的秸秆得到了综合利用,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田增产、农增收的新路子。
  秸秆饲料过腹变奶肉变农肥
  多年来,伴随科尔沁区养殖户的增多、养殖规模的扩大,秸秆饲料的需求量也不停增加。发展秸秆养畜,实现秸秆“过腹”变奶肉、变农肥,成为该区大力推行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举措。据统计,科尔沁区40%以上的秸秆被转化为饲料,每十二个月生产牛奶22万吨,出栏育肥牛达21万头。
  科尔沁区钱家店镇查干花村是育肥牛专业村,每到收获时节,大家忙完秋收忙青贮,全村300户人家250多户养牛,几乎家家有秸秆粉碎机,大量的秸秆经过青贮、“过腹还田”变成了农肥,也经过牛奶、牛肉发明了经济效益。眼下,查干花村育肥牛除销往当地外,还远销青岛、沈阳、长春等地,另外还有部分活牛经广东口岸,直接发往港澳市场,上了香港、澳门人的餐桌。
  秸秆发电替换煤炭燃烧发电
  在科尔沁工业园区的国能通辽生物质发电项目,采取丹麦木质燃料锅炉技术,自2021年底建成投产以来已“吞下”32万吨秸秆,累计发电亿千瓦时。据了解,国能生物每十二个月收购13万吨秸秆用于燃烧发电,相当于节约了42021吨标准煤。另外,根据国能生物每吨220元的收购价计算,该企业每十二个月可为周围农民增收2860万元。
  国能生物郁永军经理说:每到收获时节,我们总是尽可能多地收购秸秆以备整年之需,不够时就暂时收部分能燃烧的树根、树皮等。在厂区外,笔者看到十多台拖拉机排成队等候收购,其中有的秸秆是用机器打捆的。木里图镇企业村的农民王福全说:“秸秆打捆后装得多,打一捆元,我们村好几家全部有打捆机。”
  秸秆燃气两人烧火全村做饭
  “咔嚓、咔嚓”两下,科尔沁区丰田镇建新村陈利峰家灶具里呼地蹿出了蓝色火苗。早在2021年,和陈利峰家一样,建新村460户居民就用上了秸秆燃气。
  陈利峰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过去每十二个月用煤约1吨半,需要花1000多元,而现在每十二个月的燃气费用只有250元,一年可节约700多元。
  村党支部书记肖茂丰介绍说,建新村的燃气站是自治区首家秸秆气化燃气站,能“吃掉”全村2/5的秸秆,能够稳定地为500户村民提供20年的高效燃气。天天只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将一定数量的秸秆倒入气化炉中,秸秆燃气就会经过管道输送到全村,实现“两人烧火,全村做饭”。
  秸秆还田改进土壤增产增效
  “现在秸秆可是宝贝,改进土壤、施肥全靠它。”提起秸秆还田,科尔沁区余粮堡镇三街村农民陈春江颇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