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中庸心得体会_读中庸读后感
中庸是一篇主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件,下面内容由xx为大家分享中庸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中庸读后感一
中庸它从本体论、主体论、伦理政治论、宇宙论四个向度展开了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经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关键,论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标准和行为规范,最终将天人、内外之道归结为一“诚”。中庸接续孔子、曾子思绪,继承并改造三代天道观,将超越而外在的、神圣的、含有德性并依据德性主宰人事的“天”深入转化为超越内在的、作为包含人在内的宇宙万物之终极本原的道德本体。
中庸之道现在已走向略带贬义的色彩,但现在人世间,成功之人,成名之人,大凡全部是深谙此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中,不偏不倚;接着说庸,庸不是无能,而是日常。日常就是不易,即鲜有改变,年少轻狂之时,日日思变,整日里做着相同的工作,反复着相同的生活被深恶痛绝,因此时时思变,跳槽等等所为,都有一定原因是因不庸而起。不说此行为之好坏,年少轻狂时的不庸在长者眼中是为胡闹、是为冒险,是为激进。暮年之人常念叶落归根,常念平淡生活,有一大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管庸者好坏,此一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适用,我认为中是好的,则适用,庸必定也应是好的,日常之为,淡然处之能培养良好心态,庸并非激励不求上进,而是在激进中寻求平衡,此又回到中,不可过也不可不及,是以中庸适用。联络自己的老师生活,我感觉老师确实应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多种多样的,老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假如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犯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犯错的根源,老师也就不难找出最好的处理方法。因此,我认为老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更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中庸读后感二
我很喜爱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仅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不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全部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因此平衡木的魅力充足表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
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曰“过犹不及。”就是不论是“过分”还是“不足”全部是错误的。仔细观察,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不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全部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
就拿香港回归来说,中央政府并没有强硬地要求香港必需实施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取了“一国两制”。这一举措,举世无双,因此香港回归顺利,发展平稳。“一国两制”符合中庸之道,充足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
我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法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现有过分也有不足,总而言之离中道太远,因此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
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通常做的好的地方全部是符合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