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宜春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试行稿)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志,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为了明确学校各单位 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工作职责, 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运行机制, 实施教学质 量的全面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学校的建设和改革, 现就加强本科教学质量 监控,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出以下意见。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指导思想
1、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 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质量观和多元质量观。全面质量观的核心是 使所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获得全面和谐的发 展。多元质量观要求用一种开放式的、 灵活的教育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 个性,使各类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 成为具有特色、特长的创造性人才。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其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培养目标的误差, 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 从而 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全员性原则。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本任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人人都是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分子, 其中学生是主体,职能部门是核心,院、室和教师是基础和保证。
3、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条件等,还与学校 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学院、职 能部门、 教研室和班级等构成一个多层次、 纵横交叉的网络, 是一个完整的教学 管理系统。
4、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不是靠最后的 评价检查出来的。 因此,质量监控系统应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做到事先 监控准备过程, 事中监控实施过程, 事后监控整改过程, 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 控过程。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监控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教学效果质量的重要指 标。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监控其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学校确立的人才培养目 标是: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学术素养、专业水平、实践能力与创新精 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各学院也要根据学校 的目标,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各职能部门也要围绕学校的目标制 定各处室的工作目标。
2、师资队伍
师资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力量, 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一定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 队伍,师资队伍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师 资队伍的监控就是师资的整体结构要合理, 要符合学校的定位, 要适应教学的需 要,要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 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监控, 必须审视教师的 师德修养、敬业精神、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情况等。
3、教学条件与利用
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经费,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影响到教学效果。 因 此,要监控对校舍、校园网、图书资料、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与校园环境的 建设和投入,监控其使用和管理状况,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