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八百里秦川绽奇葩.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百里秦川绽奇葩.doc

上传人:ranfand 2016/5/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百里秦川绽奇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百里秦川绽奇葩—记著名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同教授李彩香 2005 年3月2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洋溢着热烈而庄严的气氛: 2004 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在这次大会上,令人瞩目的是我国连续 6年空缺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终于诞生了。共有两项成果获此殊荣,其中一项是由我国西北地区高校惟一的女院士、位于古城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教授率领的科技创新团队在“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领域的成果获得。为张立同院士颁奖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温家宝总理紧握张立同院士的手向她表示祝贺时, 这位坚强的女院士眼睛湿润了。在这荣誉的背后,是张立同院士几十年来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强烈的报国之志、以一个科学家勇于探索的奉献精神在八百里秦川这块热土中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付出的无数心血。执着铸辉煌张立同 1938 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她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战火中度过的,那段在川、黔、桂逃难的经历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她父亲是个忧国忧民的律师,从小受父亲“没有国哪有家”的熏陶,“国家”在她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抗战胜利后,父亲带着一家人几经辗转回到北京。中学时代,她勤奋好学,刻苦用功,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三好学生”。1956 年,她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热力加工系,1956 年9月,随国家院系调整,她来到西北工业大学热加工系铸造专业学****结束了5年紧张的大学生活,她没有回北京,选择了西北工业大学。从此,张立同在西北这块沃土上开始了她几十年的奋斗征程。 20 世纪 70 年代初, 发达国家已将一些重要的涡轮叶片生产由锻造改为无余量熔模精密铸造,叶片的工作面无需加工就可达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当时, 我国的熔模铸造技术还十分落后, 即使增加抛光余量的叶片, 变形报废率仍高达 30% ~50% 。当时,一片高温合金叶片的价格相当于张立同 4个月的工资,这对于我们积弱积贫的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浪费呀!对祖国的挚爱,对科学的追求,以及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张立同在那样一个批判“唯生产力论”逆风劲刮的年代,勇敢承担了“高温合金无余量熔模精密铸造叶片新工艺研究”课题。抗战时四处逃亡的经历,磨砺出了她一股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当时不少人都涉及过叶片变形问题的研究却没有得出结果,“叶片变形无规律可循”似乎成了“真理”。她不信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经费有限,仪器奇缺,资料空白怎么办?她决心首先获得叶片变形的第一手资料。为此,她与工厂技术人员、工人一起跟班生产,亲自测量了上千个叶片在十余道工序中的尺寸变化规律,测定了叶片在浇铸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同时,她和同事一起,自己动手研制了成套“熔模铸造用陶瓷型壳高温性能”的测试仪器,获得了陶瓷型壳高温性能变化的大量数据。经过半年不分昼夜的工作,从获得的数万个数据的分析中,她发现了刚玉陶瓷型壳的高温软化变形机理和叶片的铸造热应力变化的特点,终于寻找到叶片变形规律,首次从理论上全面揭示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在熔模铸造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本质,为无余量精铸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一研究成果引起同行的极大关注, 获得了高度评价,著名材料学家周尧和院士兴奋地对张立同说“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 一定能解决叶片变形问题。”这时的张立同并没有笑容,她深知这只是迈进了门槛, 以后的路程更艰巨。她领导课题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