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青山为你们作证_青山作证
九月的云贵高原艳阳高照。极目远眺,高低错落着的部分由红黄蓝绿组成的景致,把高原装扮得分外妖娆,使人很轻易感慨起高原秋色的壮美。在高原的峰峦叠嶂中,隐没着很多用石头垒起来的小山村,这些用石头做成的房子,低矮而又潮湿地散落在山麓下。而接下来的小说就发生在这些石头房子里,发生在苗乡侗寨中……
小说的中心在锦屏县,这是一个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小县城。锦屏县在黔东南一带很有名,而这些“名气”用一个字即可概括,那就是“穷”。锦屏县穷的原因正是这些看上去既秀美又巍峨的青山作的祟,这些天然的屏障在肆意释放着雄浑之气时,也根本将山寨的一切横亘在了山谷中。
而住在这里的人是敦实的,她们被太阳印红的脸庞和胸膛、她们的手、她们的声调,是那么的不一样。真正青铜色的皮肤,真正黑白分明的眼睛,还有眼神中欲穿越山峦的期望的眼光。
有时期望来得很忽然,也很宁静。当远程教育像一阵清风拂过这座县城时,原来粗砺而又空旷的、单调而又沉闷的山乡,好像忽然听到了山那边的回响,那些有着青铜肤色的大家脸上充满了愉悦的神情,不过她们中的大家内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石顺荣清楚这种滋味,有点涩,有点苦的味道。在这次远教工程离她们村越来越近的时候,她一直在对自己说,这一回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把站点建起来。和其说这是她的决心,还不如说这是老石的一个决绝。为何?还是那个字――“穷”。
石顺荣是铜鼓镇花桥村的村支书,在这次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的计划中,她们的花桥村和毗邻的嫩寨村,因为共建了一所村完小,因此也共建一个站点。村小学在嫩寨村,所以远程教育接收站自然被放到了“嫩寨”,“花桥”则列为远程教育播放点。石顺荣知道,村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为了殷切的村民,也为了根本摘掉“穷帽子”,老石决定从基础设施建设上入手,期望以此多争取到部分接收站的设备。但花桥村属于空壳村,站点建设所需的费用从何而来?老石为此夜不能眠,常常是躺在床上唉声叹气。
久病在床的妻子知道了这事儿后,也一直在激励她一定要争取到接收站的设备,为群众办成这件富民兴村的好事。“我还不知道这是好事,可这建站的钱咋弄?”每次石顺荣全部是这种无奈的回复。
是啊!钱!两口子缄默了。有一回,妻子突然满脸笑容地对她说:“有法的,女儿前几天不是刚寄来一千多元钱吗?你就先拿去搞建设呗!”“那咋成,”老石马上说,“这些钱是女儿寄给你治病的,我拿走了,你病咋整?”“那有啥,国家的事还不比咱自家的事大?你先拿吧,站点要是建晚了,争取不到设备,那损失不更大。再说,我的病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老石拉住妻子的手,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妻子对自己的了解和那份无私让她哽咽得说不出一句话。
相对于建站所需的费用,老石垫付的这千把块钱可能算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