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邵公谏厉王弭谤.ppt

格式:pp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邵公谏厉王弭谤.ppt

上传人:825790901 2016/5/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邵公谏厉王弭谤.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记载了周朝王室和鲁、齐、晋、郑、楚、吴、越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 990 )西征犬戎(约前 947 年),下至智伯被灭(前 453 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故事。关于《国语》的作者是谁,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形成定论。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 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国语》的政治观比较进步,反对专制和***,重视民意,重视人才,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史记》说周厉王“好利”“性暴虐奢傲”,接着是“国人诽王”, 再接着厉王派出卫国的巫作秘密警察,巫放出密探检举诽谤,并处死他们,然后“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劝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再然后国人暴动“三年,乃相与畔, 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因为没有王,周公和召公两人共同施政,被称为“共和”。后来“共伯和,干王位”,可以理解为受封于共国,名叫和的伯爵代理了王的职位,后来他在厉王儿子成年后奉还了大政,并悄然而退。虚词“之”的用法省略句虚词“以”的用法写作特点结束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 ,(大叔)缮甲兵,(大叔)具卒乘,(大叔)将袭郑。(《郑》)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私见张良, 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返回江陵。(《三峡》) 返回一、用作介词 、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译为“用”、“凭借”、“拿”。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壁。(《廉》) 、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由于”、“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 ,译为“在”、“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行为的对象,译为“跟”、“率领”。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用作连词 ,译为“而且”或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译为“而”或省去。余以四人拥火以入。(《游》) ,译为“而”、“以致”等。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译为“因为”。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代事,代物。代人多指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做宾语或兼语,不做主语。例:爱共叔段,欲立之。(《郑伯克段于鄢》) ,用在名词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例: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译为“你”、“我”。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