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让我走进你的心灵
仕金学校 郑寿宝
一、个人成长分析一一我的心理发展史
童年时期
自小,父母对我的要求就很严格,期望值也很高。由于我比较聪明,提早了一年 上学,这造成父母对我的期望更甚。
回顾整个小学阶段,那是我 28岁的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候。我的记忆中,父母很 少约束我玩乐,他们给了我充分发展的空间。我擅长写作,喜爱读课外书,妈妈总是 不厌其烦的给我讲好多故事,买好多书。经常放学后,我玩累了,就会一个人坐在客 厅的地上,看书看到连天黑了开灯都不知道。我的作文总是学校写的最好的那个。在 小学时期的我是他们的骄傲。
记得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冥思回到过去,问问自己看到了什么。我看到的 是在那个曾经住过的老房子的三角沙发前, 安静的看书的女孩。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 光。
小学毕业考试,我不负父母期望,我以一个好成绩考进了初中。我依然能回忆起 父母那骄傲的眼神,骄傲的语气。他们觉得自己的女儿很聪明,很聪明。他们对我的 未来有着无限的期许。
青少年时期
意外总是不期而至的。整个初中阶段却是我父母不堪回首的往事。有时候我想, 他们会不会后悔将那所学校强加给我,会不会后悔对我过高的期望造成了我极度的叛 逆。
的确,用叛逆形容那个时期是最好的。初中阶段的我,无心学习,放学就和同学 玩乐,不写作业,撒谎,整日忙着和父母吵架,无休止的吵架。父母觉得我不可理喻, 他们打我,骂我,用很难听的话。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不会用粗话来辱骂我,但 他们会说“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去捡垃圾。” “你怎么会是我生的孩子,简直是对
我们家的侮辱。”……父母找不到门道来“对付”我,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 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变成那样。好像自己的心里住着另外一个人,它不停的将我拉向 我父母所期望的反面。
无心学习,叛逆的结果必然导致的结局是中考的失利。 如果按照父母当初对我的 期望,我应该进入更高一级的高中。但现实的结果我的分数只够去一所普通的市级重 点学校。那时候的我终于意识到自己这样的成绩下去不行, 也想离开所处的环境,于 是我毅然选择去了条件艰苦的县中。我想从那里让一切从头开始。
成人期
3年的示范生活,应该说给我今天的行为处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年中我一直 担任班级的班干部,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 为在外地读书的原因,我始终有一种格格不入,难以融入其中的感觉。在我大学二年 级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段轻度抑郁的时间,极度想离开那个地方。我觉得和我本身不 太合群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但我通过看心理学的书籍,自己调整,用了很短的时间自 己渡过了轻度抑郁期。反思这种情形形成的原因在于我看待问题比较消极,没有经历 过什么挫折。在大学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的情况下, 对于一些人的不友善,对于一些事 情的不如意,没有积极调整自己,而是任由自己走进了一种阴郁的怪圈之中。 但是也 恰恰是这件事,在顺利过渡之后,就像是跨过了一个鸿沟,人在瞬间成长起来。更能 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看待问题也变的积极了很多。
工作以后,我经常用书籍来补充自己的养分,其中尤其喜爱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最具代表性的是毕淑敏的《心灵 7游戏》。“我的五样” “写下你的墓志铭”等等, 每每在夜深人静时,看着她的文字,在洁白的纸上写下我的答案时,我会觉得自己的 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觉得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了。
纵观自己的成长经历,我的性格由天生的开朗,活泼,外向变成现在的平和,内 外向兼具。对于熟悉的人,或者主动和我交流的人,我会滔滔不绝;而对于不主动交 流的或者不熟悉的,我也不会主动说话。这些变化,有家庭的影响,有社会的影响。 如今,我的人格应该已经稳定,看待问题理性多于感性,对人真诚,坦率,对待工作 热情,张弛有度。
二、职业行为分析
当下社会有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大到富士康 11 跳,砍杀无辜学生,不计其 数的自杀时间;小到班级学生中一下暴躁的、任性的、为问题哭闹不休的。
作为一名教师和一名对心理学热爱的人来说,我能做些什么?最合适的就是利用 自己的职业优势,把孩子的心理问题抓好。
在大学毕业做论文的时候,我选择研究了张爱玲苍凉文风的成因, 发现她的童年 经历对她性格影响极其严重。造成了她悲观阴郁的心理特点。其实每个人的童年时代 所发生的事情都可能对你以后漫长的人生造成影响。
拿我自己来说,在我当了老师后,分析了自己初中阶段的问题。那时候的我其实 就是单纯的叛逆。因为父母的期望特别高,自己答不到就会恐惧。而表现形式就是和 父母对抗。这其实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宣泄。 但是我的父母却不懂心理学,他们没有正 确引导我,没有和我沟通。只是通过严辞教育的方式,甚是当他们失望时,他们通过 在言语上打击我的方式来发泄他们心里的愤怒。 如果他们懂得心理学,改变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