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伤逝 鲁迅三篇.doc

格式:doc   大小:371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逝 鲁迅三篇.doc

上传人:ツ梦溪じ☆ve缱绻?ミポマ 2021/4/15 文件大小:3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逝 鲁迅三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逝 鲁迅三篇
伤逝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的故事。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伤逝 鲁迅1
 
  《伤逝》被公认为是鲁迅小说中最复杂,最引起歧义,连周作人都说“在鲁迅作品中最是难解的一篇”。也许我的看法也不过是诸多歧义中的一种,但我还是试图探究我的阅读感受,给自己一个可以说得过去的解释。
  三十多年前,我还在上大学期间就曾试图写一篇谈《伤逝》的文章,终因感觉的混乱和说不清楚而作罢。当时最被接受的主题之一“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思想内涵和最受称道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子君的言说,给我的印象是正说,但又似乎并不纯粹是正说,有一种夸张、突兀,用今天的话来说,多少有点“谐摩”的味道,故作信以为真。另外就是涓生和子君的故事是相当模式化的。经过反复揣摩,我现在的看法是,就整体而言,鲁迅是以一种反讽的观点来观照和讲述涓生与子君的故事的,尽管这种反讽是不动声色和隐性的,但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是《伤逝》的一个结构原则。
  一、讲述的与被讲述的涓生
  以手记体写的这篇小说,一方面采取的是涓生内心独白的叙述方式,鲁迅选取涓生作为叙述者,用小说叙事学理论的分类,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不可靠的叙述。作者以副标题特别标示“涓生的手记”,就是在提醒读者要注意是谁在讲述,不是可以站在客观立场的作者,也不是爱情悲剧的牺牲者,而是悲剧的制造者“负心人”在忏悔和讲述他与子君的故事,保持距离和警觉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是小说形式的叙述规定;但另一方面,涓生又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其不可靠性质又决定着作者不能与他合二为一。涓生在讲述的同时,又是被作者所讲述的,小说通篇并非只有涓生一人的叙述维度和声音。我认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伤逝》的歧义正产生于此。由于在涓生的叙述中就潜藏着作者的声音,而透露出作者和叙述者在价值与判断上的差异,表面意义和真实意义的不同内涵,从而造成不能弥合的叙事分裂,反讽不仅是这分裂的标识,也是其来源。
  《伤逝》具有迷惑性的是,叙述者的“悔恨和悲哀”在开头和结尾处所表现出的感情的强烈和真挚很容易征服读者,误将涓生视为作者的代理,甚而至于是可靠的叙述者,把他的讲述和评判与隐含作者的视角和准则合而为一。更何况,涓生作为叙述者,即使直接反讽自己,也很可以被视为真心“悔恨”的证据,更博得同情,而使自己这个“
戴罪之身”讲述的爱情悲剧真假难辨,扑朔迷离。因之,如何觉识到隐含作者的声音及其反讽意识就成为理解《伤逝》的关键一环。
  反讽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是表象和事实形成对照,而话语与思想、信念与事实之间的差别正是反讽活动的天地。[1]虽然《伤逝》开篇在涓生充满感情地叙述与子君热恋的回忆中,我们很难发现反讽的语调,但一进入求爱程序,涓生对自己“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电影上见过的方法”,“含着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2]的描述已使自己成为嘲弄的对象。让人不解的是,涓生竟会为自己的这一姿态而“愧恧”,作出“浅薄”、“可笑”、甚而至于有些过分的“可鄙”的评判。是涓生在嘲笑戏谑自己吗?据涓生的陈述,子君“并不觉得可笑”,“毫不以为可笑”,因为他“知道得很清楚”,“她爱我,是这样地热烈,这样地纯真”。也就是说,在涓生看来,出于“热烈”而“纯真”的爱,不管做出多么愚蠢的举动都不可笑。那么,是涓生从没有爱过子君吗?涓生自述:“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在这里,涓生使用了和子君的爱完全相同的修辞:“纯真”“热烈”,来描绘自己对子君具有的同样相等的爱。那么,按照涓生的逻辑,他何必要那么过分地贬损自己的真爱举动呢?从此,我们已可以瞥见隐含作者的影子,尽管此时他和涓生的区别还不太分明。作者对涓生这一求爱细节的选择和评判,实际上已经和前面提到的雪莱一起,与涓生建立起一种隐喻关系,为他定下了基调:中国式的雪莱,是模拟的、浅薄的、可笑的,甚而至于可鄙的。
  人们普遍认为,涓生的悔恨和悲哀并未使他放弃自我狡辩,他对子君指责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念依据就是:“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对此,读者很容易信以为真,并顺此惋叹同居后的子君因为陷入家庭琐事之中,不能使爱情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而失去涓生的爱,却忘记反观这一爱情观的信仰者自己如何呢?
  在涓生对爱情这一真诚的主张和坚定的信念与其真实地流露,坦白地承认所经历的爱情事实的对照中,即信念与事实,所言与所行的矛盾中,隐含作者与小说讲述者分道扬镳,其揶揄态度清晰可察。与相信“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相反,涓生连对求爱这一最动感情的时刻,他“事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