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西鼠意象对比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鼠意象对比分析.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4/1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鼠意象对比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西鼠意象对比分析
  内容摘要:中国人对鼠曾经有过崇拜,也有厌弃。西方对猪意象的态度也很矛盾,但与国人的态度又有所不同,值得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鼠意象 对比分析 中西文化
  所谓意象,根据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的说法,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1]也就是说,意象就是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融合与凝聚,是审美的基础构件。而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意象就是动物与植物,比如中国的十二生肖。在认知自然的过程中,先民们往往是结合动植物的某种特征,融入自己的想象,将它们人格化或神灵化,就形成了动物意象或植物意象。“鼠”位于我国的十二生肖之首,西方虽然没有十二生肖,但却不缺老鼠,因此在中西文化中都有鼠意象,而对中西鼠意象的分析也是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突破口。
  
  意象形成的基础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根据《汉语大词典》,“鼠,哺乳动物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无齿根,终生继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强。鼠为害农林草原,盗吃食物,破坏贮藏物等,有的还能传播鼠疫、出血热等疾病。
[2]由于鼠的这些自然特性,导致鼠意象在我国是毁誉参半的。
  盗吃善咬、繁殖力强又善于贮藏的****性使鼠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成为先民们的大敌,却又由于捕捉技术的局限,先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对这些小东西束手无策或无可奈何,久而久之先民们就由对鼠又恨又怕逐渐转变为将鼠神化。民间流传的“鼠咬开天”的故事正是源于此因。传说在天地之初,浑沌未开。一只老鼠勇敢地把天咬开了一个洞,太阳的光芒照射进来,使气体流动,产生阴阳,民间俗称“鼠咬天开”。这使得鼠成为开天辟地的英雄、生育万物的子神,这也是鼠能在十二生肖中排行首位的原因之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篇写一个鼠年出生之人的寓言,其中就有“鼠,子神也,因爱鼠”。另一方面,由于鼠惯于将偷盗来的食物囤积在鼠洞中,因此在饥荒之年,常有人挖鼠洞找粮食。《夷坚志》中载有乞人的儿子见到白鼠在杨梅核下,把地挖开之后得到了银子,改变一家人命运的故事。[3]我国自唐朝以后,就将白鼠视为掌管财富的财神、钱神。[4]民间常有鼠抱铜钱的摆件,称为“金钱鼠”,象征富贵发财,也有人会挂“五鼠运财”的挂件。

  所谓“成也萧何,财也萧何”,鼠的生物属性使先民们畏鼠如神,但同样也使它们沦为斥骂损毁的对象。《诗经?魏风》中的《硕鼠》篇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既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偷吃庄稼的硕鼠的痛恨与厌恶,也反映了他们像硕鼠一样贪得无厌的统治者的谴责、反抗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无独有偶,唐代诗人曹邺的《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也是明为质问官仓老鼠,实为诛伐监守自盗的贪官污吏,借胆大妄为的硕鼠来讽喻横征暴敛的统治者。
  此外,鼠丑陋的外形、夜出昼伏的活动特点以及敏感多疑的****性也催生了诸多含有“鼠”字的成语和****语。“鼠目寸光”、“贼眉鼠眼”、“獐头鼠目”等成语是借老鼠的猥琐形象来比喻其貌不扬却又心术不正、目光短浅之人;“狼贪鼠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