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张齐华教学设计
一、张齐华平均数教学实录
请注意她的语言表述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详细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处理部分实际问题的需要,经过操作和思索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利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利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处理简单实际问题,深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和同伴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利用知识处理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意义
师:你们喜爱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爱!
师:假如张老师告诉大家,我最喜爱而且最拿手的体育运动是篮球,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篮球运动员通常全部很强壮,就像姚明和乔丹那样。张老师,您也太瘦了点。
师: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不过还别说,和你们一样,我们班上的小力、小林、小刚对我的投篮技术也深表怀疑。就在上星期,她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挑战赛”。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齐)想!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力,她1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小力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以为仿佛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假如你是张老师,你会同意她的要求吗?
生:我不一样意。万一她后面两次投中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生: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小力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小力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个。生会心地笑了)师:还真巧,小力三次全部投中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力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适宜?生:5。
师:为何?
生:她每次全部投中5个,用5来表示她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适宜了。
师:说得有理!接着该小林出场了。小林1分钟又会投中多个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小林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个)
师:假如你是小林,会就这么结束吗?
生:不会!我也会要求再投两次的。
师:为何?生:这也太少了,肯定是发挥失常。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小林果然也要求再投两次。不过,麻烦来了。(出示小林的后两次成绩:5个,4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生:(齐)不一样。
师:是呀,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1分钟投篮的通常水
平呢?
生:我以为能够用5来表示,因为她最多,二次投中了5个。
生:我不一样意川、强每次全部投中5个,因此用5来表示她的成绩。但小林另外两次分别投中4个和3个,怎么能用5来表示呢?师:也就是说,假如也用5来表示,对小力来说——生:(齐)不公平!
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能够用4来表示,因为
3、
4、5三个数,4恰好在中间,最能代表她的成绩。
师:不过,小林一定会想,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5个,比4个多1呀。
生:(齐)那她还有一次投中3个,比4个少1呀。
师:哦,一次比4多1,一次比4少1„„
生:那么,把5里面多的1个送给3,这么不就全部是4个了吗?
师:数学上,像这么从多的里面移部分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全部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小林每分钟看起来全部投中了多个?
生:(齐)4个。
师:能代表小林1分钟投篮的通常水平吗?
生:(齐)能!
师:轮到小刚出场了。(出示图)小刚也投了三次,成绩一样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几来代表她1分钟投篮的通常水平呢?同学们先独立思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我以为能够用4来代表她1分钟的投篮水平。她第二次投中7个,能够移1个给第一次,再移2个给第三次,这么每一次看起来仿佛全部投中了4个。因此用4来代表比较适宜。
师:还有其余方法吗?
生:我们先把小刚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到12个,再用12除以3等于4个。因此,我们也以为用4来表示小刚1分钟投篮的水平比较适宜。
师板书:3+7+2=12(个),12÷3=4(个)
师:像这么先把每次投中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次(板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
生:能!全部是4个。
师:能不能代表小刚1分钟投篮的通常水平?生:能!师:其实,不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
生:使原来多个不相同的数变得一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经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一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多个数的平均数。(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