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龙岩城市规划发展史.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龙岩城市规划发展史.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龙岩城市规划发展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龙岩城市规划发展史我的家乡,龙岩, 因其地处福建西部,而福建又号称为“闽”, 故龙岩市通称为“闽西”。城市规划应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所拥有的人文历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因此,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龙岩城市的规划发展。地理篇距龙岩市区城东 2 公里的翠屏山麓, 有一处喀斯特溶洞, 此洞因岩纹似龙而得名“龙岩洞”, 龙岩市名由此而来。是全国唯一以"龙" 字命名的地级市。为古汀州府与古龙岩州的部分辖地组成的行政区域。在地理上位于北纬 24 度 23 分— 26 度 02 分, 东经 115 度 51 分— 117 度 45 分,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的西部,通称闽西。龙岩市现有新罗区、漳平市和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五县。全市面积 万平方公里,人口 287 万。她东临厦门、漳州、泉州, 西连江西赣州, 南接广东梅州、汕头, 北靠本省三明。从地理位置上说, 既是闽南“金三角”腹地, 又是内地经济区的前沿, 也是闽粤赣三省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地势东高西低, 北高南低, 全市平均海拔 652 米。它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境内溪河众多,分别属于汀江、九龙江北溪、闽江沙溪、梅江水系。集水面积达到或超过 50 平方公里的溪河共有 110 条。河川年迳流量 190 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万千瓦, 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 万千瓦。人文历史篇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 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 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聚居地。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竞放异彩, 孕育了“岭南画派”的鼻祖上官周、“扬州八怪”的黄慎、华喦等一批名震海内外的闽西藉文化艺术的一代宗师。全市七个县( 市、区) 有五个县是客家县,客家人口占全市总人口 75% 。闽西客家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汀州城, 被誉为“客家首府”, 汀江河被称作“客家母亲河”; 始建于清道光 16 年的上杭稔田李氏大宗祠,被称为“东南亚李氏宗亲的大本营”。全市在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 120 余万人, 其中在台湾的客属同胞 30 多万人。 2000 年 11月, 世界客属第 16 届恳亲大会在我市举行。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 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 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 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 “高龄”。土楼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 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 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 是一种自成体系, 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 北方战祸频仍, 天灾肆虐, 当地民众大举南迁, 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 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 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