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西厢记的评价_西厢记影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首,半缘修道半缘君。” 古代诗评家,曾经说这首诗是作者为其曾经相爱的韦丛的悼亡诗,或臆断为诗人“与莺莺在闺中狎昵之游戏”。我青睐后一种说法。
《莺莺传》中,张生始乱终弃,变心后,借口说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很早以前,我还没看过《西厢记》,并误以为《西厢记》同《莺莺传》,是一部令人惋惜,愤愤不平的悲剧。
看完《中》后,我又将王实甫的《西厢记》重新翻阅了一遍。本片基本忠于原著,并且将人物的性格演绎的淋淋尽致,还带些小幽默,张生的傻里傻气常常让人忍俊不禁,还记得方丈担心崔家不便,让张生称是自己的至亲时,张生随口说道,“我就说是长老的儿子,方丈提醒其自己自幼出家时,张生又说,“对,年龄不对,那就说你三十岁生的,中年得子。”敢问和尚哪来的儿子啊!诸如这样的小情节,增加剧情的趣味。
剧中的张生可爱至极,常常表现出无厘头似的傻里傻气,极其痴情,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孙飞虎围困普救寺时,危难之中挺身而出,救莺莺脱离苦海,又显出一份睿智。然而,剧中的张生似乎又少了些什么,行事过于鲁莽,让他缺少一种书生文质彬彬的内涵,虽然可爱,举手投足间又像是一种配角型的傻角。在我的眼中,张生是那种文质彬彬,有着深邃的眼睛,他带些傻气,也有些羞涩,惹人喜爱。因此,红娘第一次见面,便敢大胆训斥他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红娘这样训斥,也有可以挑逗他的意思,更能彰显他的魅力。剧中的张生似乎过于匆忙表达自己的情感,倒显得肤浅了。
剧中的崔莺莺性格明朗,很有自己的主见,看似聪明睿智,有一种林黛玉的气质。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有时还会在表面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通过她的侍婢红娘,张生与她已相互用诗表达了爱情。可是,当张生按照她诗中的约定前来相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数日后,当张生已陷于绝望时,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这让我想起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偷偷看《西厢记》的场景,当黛玉读完后.机敏的贾宝玉便借《西厢记》中张生所说的两句话“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貌‟,”向她挑情逗爱,倾吐内心的爱慕之情。黛玉因顾及少女的矜持,不觉怒嗔宝玉,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后见宝玉向她告饶的窘态,遂又转嗔为喜,也借《西厢记》中红娘所说的话来嘲笑宝玉是“苗而不秀的银样蜡枪头”。崔莺莺终于冲破礼教世俗,与张生相恋。本剧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大胆叛逆,性格强烈的崔莺莺。其实,看过很多版本的《西厢记》,很多时候,崔莺莺都会展现出一种古典的性格,温柔的,腼腆的,即使是在做这样一种叛逆大胆的行动,也都让人觉得她优柔寡断,给人一种急切,恨不得自己就在她身边,可以大声地告诉她“不要犹豫了。”而本剧的崔莺莺则给人一种快感,即使是她在拒绝张生时,也让人觉
得她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恋爱方式,让张生觉得她对他来说是来之不易的,让他以后更加珍惜她。这样的崔莺莺似乎更让人喜爱。
对于本剧的红娘,我甚是喜爱,长得漂亮聪慧。红娘极其开朗活泼,甚至可以说是泼辣,并且聪明可爱。她并不是普通的侍妾,她常常以一种开玩笑的姿态来嘲笑小姐,与小姐打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