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严要求、尽职尽责我是 1999 年 11 月担任宗教局副局长, 2002 年5 月担任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的,在这之前,曾任日龙、奔都等乡人民政府乡长、乡党委书记等职务,在基层工作 16 年。我从一个农民儿子到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哺育。不管干什么工作,担任什么样的职务,我都有一个信念,就是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期望和重托。走上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领导岗位后,更感到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我暗下决心,一定从严要求、尽职尽责干好工作,带领民族宗教局一班人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二十余年的平凡工作,我的体会是: 一、心里装着群众,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是我的心愿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加之又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村、农民有深厚的感情,牵挂农民、盼望他们早日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作为乡人民政府乡长、乡党委书记的责任和义务。被选举和任命为乡人民政府乡长和乡党委书记后,闪现在脑海中的第一问题是:如何搞好经济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如何抓好党建工作?运用好党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群众交给的权力?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我到奔都乡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户去调查研究寻找答案,历时一个多月跑遍了全乡十三个行政村,二十八个自然村的村寨农户,田间地角,询访党内外干部群众近千人, 对各村的组织建设、党员情况和经济发展的优劣势逐一记录造册, 做到对各行政村、自然村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 找准了基层组织和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针对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党员、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对改革开放形式下农村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迟钝,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龄大,不能发挥作用,农业靠天吃饭, 基础脆弱,贫困户面广、量大等等问题,自己带领一班人认真研究,确立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由本人主笔,起草制定出了《中共奔都乡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和工作责任制度。制定了《奔都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我深知,再好的蓝图和规划归根到底,还得有人来具体抓落实,要抓好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有人办事特别是有能人办事问题,为此以换届选举为契机,整顿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调整充实村级“两委”班子,使“两委”的平均年龄由原来 岁下降为 34岁,整体学历有所提高,一大批有能力、群众信任的年轻人担任了村级组织领导职务,为奔都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组织保证;其次注重选拔和培养相结合, 加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党员及建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中特理论》、《党章》、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 作为党委书记,我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培养和发展党员这项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按照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办事公道、有一定文化、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联系群众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基层工作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在繁杂的工作中理清工作头绪,抓住主要问题,以点带面地开展工作,这是一件很头痛的事。通过长期的调研和思考,认为原始的耕作制度是粮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