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明的代价
有关滴滴涕的利弊和存废是科学和环境关系史上影响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桩公案。当代大规模的环境保护运动正是从“拿下”滴滴涕为揭橥的。人类的“救星”
滴滴涕的化学名称是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1874年由奥地利化学家蔡德勒在拜耳教授指导下合成。今后便束之高阁,整整尘封了65年。它神奇的杀虫功效直到1939年才被瑞士盖基企业的化学家穆勒发觉。滴滴涕能作用于昆虫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使它“只開不关”,从而无法正常传输电信号而造成机体死亡。瑞士政府迫不及待使用滴滴涕消亡科罗拉多土豆甲虫,奇迹般挽救了当年的农业收成。滴滴涕可直接用于人体驱虫和消毒瑞士化学家保罗·穆勒
作为二战的中立国,瑞士于1942年8月把滴滴涕的标本和配方同时提供给交战双方。纳粹德国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美国却如获至宝,组织大批科学家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紧急攻关。1943年10月1日,盟军解放了意大利那不勒斯,这座城市因纳粹对供水排水系统的破坏,正陷于伤寒大流行的灭顶之灾。艾森豪威尔将军紧急向华盛顿求援,美国辛辛那提盖基企业和杜邦企业首批生产的60吨滴滴涕火速运达。1944年1月,那不勒斯的营房、街区和130万军民普遍接收滴滴涕喷洒,竟然一举消亡了传输伤寒的元凶虱子,3个星期内控制了伤寒流行。比起18拿破仑50万大军因伤寒爆发而兵败莫斯科,比起一战中仅俄国就有300万人命丧伤寒,滴滴涕写下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战胜大规模瘟疫的不朽篇章。
在南太平洋战场上,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军人数不及因蚊虫叮咬死于疟疾的人数,自从司令部决定增设专门喷洒滴滴涕的建制后,美军完全摆脱了疟疾和热带病的危胁。另外,从菲律宾、缅甸、中国前线到纳粹监狱、集中营,四处传来滴滴涕的佳音捷报。丘吉尔在1944年9月28日广播演讲中说:“杰出的滴滴涕粉经过充足检验并确定有神奇的效果。”1948年,穆勒取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中激情赞颂滴滴涕是人类的“天外救星”。媒体则把滴滴涕称为“昆虫原子弹”。盘点科技成就,原子能、雷达、青霉素和滴滴涕并列为二战期间的“四大创造”。
因为功效强大、制造简易、价格低廉、广谱持久、人畜无害、储运方便等优良品质,滴滴涕在全部杀虫剂中一枝独秀,战后达成了辉煌的巅峰。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宿敌,每十二个月祸及3亿~5亿人口,夺取300万人生命。南非、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使用滴滴涕杀灭蚊子,效果立竿见影,疟疾直线下降。意大利1947~1951年靠滴滴涕实现了根除疟疾的5年计划。联合国卫生组织也雄心陡起,于1955年5月正式擂响了全球消亡疟疾的战鼓。而美国的农民则大规模使用滴滴涕杀灭300多个农作物的害虫,频繁动用飞机对宽广的田野和森林喷洒。1959年美均每人消费半磅之多。这种无节制、无忌惮的浪费和滥用,埋下了滴滴涕“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祸根。人类的“弃儿”
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