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腊八节的来历 2、腊八节的传说 3、腊八粥 4、腊八粥的做法 5、有关腊八粥的风俗 6、腊八粥的营养价值 7、腊八蒜 8、腊八节诗歌 9、结束上古的腊和蜡是指丰收后的冬季祭神祭祖活动。因为这种冬季祭祀活动多在十二月举行,所以便称十二月为腊月。最初的蜡祭并无确定的日期。《礼记》说“天子大腊八”, 有的说是蜡祭八位神,有的解释为蜡祭八方神。后世腊月初八成为节日,一方面源于佛教徒的信仰,另一方面直接源于对“大腊八”的误读。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疫。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传说 1: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放弃苦行,恰遇一牧羊女, 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 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传说 2: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传说 3: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岳飞的怀念。当年, 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严冬, 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 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 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传说 4:腊八粥救了朱元璋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 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馈赠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