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过敏性鼻-支气管炎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青岛市过敏性疾病防治中心 李明华
过敏性鼻-支气管炎(allergic rhinobronchitis,ARB)是近年来根据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细化诊断所提出的新诊断名称。顾名思义,过敏性鼻-支气管炎就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炎,其本质是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鼻粘膜和支气管粘膜的易激性。过敏性鼻-支气管炎通常是过敏性鼻炎没有经过适当治疗,其上呼吸道的变应性炎症向下呼吸道蔓延所致。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相比,过敏性鼻-支气管炎的下呼吸道粘膜的变应性炎症部位较浅、程度也较轻,由于仅仅诱发了支气管粘膜的表浅炎症而没有侵及支气管粘膜深层和平滑肌,没有支气管痉挛或粘膜的显著肿胀,所以仅有咳嗽等支气管粘膜刺激症状而没有哮喘症状。因此可以认为过敏性鼻-支气管炎是CARAS的早期表现,是过敏性鼻炎发展为过敏性哮喘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应该将过敏性鼻-支气管炎与CARAS视为一个疾病实体,只是不同发病阶段而已。由于该病是由过敏原引起的气道变应性炎症,且主要侵犯鼻粘膜和支气管粘膜,因此命名为过敏性鼻-支气管炎最为恰当。
从中医角度对过敏性鼻-支气管炎炎的论述早已散见于古籍中。“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灵枢·脉度篇》)。中医也视鼻为邪气侵袭肺脏的通道,素有“肺开窍于鼻”的论述。从临床症状来看,过敏性鼻-支气管炎与祖国医学的肺气虚型咳嗽极为相似,如发病前喷嚏频频、流清涕不止、鼻眼奇痒、咽痒鼻堵、舌淡苔薄白,脉濡缓无力等。
一、提出“过敏性鼻-支气管炎”的依据和益处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先后制定了与慢性咳嗽相关的诊治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先后在1998年和2006年发布了《ACCP咳嗽诊治指南》。与其他国家的《咳嗽诊治指南》相比,《ACCP咳嗽诊治指南》,更注重循证医学证据,对咳嗽的原因、发病机制均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提出了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症(亦称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但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慢性咳嗽患者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腺样体肥大和湿疹等,由此我们根据国外基础实验阶段曾提出的“过敏性鼻-支气管炎”的诊断名称,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过敏性鼻-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术语。那么,提出“过敏性鼻-支气管炎”的诊断有什么依据和益处呢?
1.流行病学资料:调查显示过敏性鼻炎患者往往伴有慢性咳嗽或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患者也往往伴有过敏性鼻炎,两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密切相关性,而这部分患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明显为Ⅰ型变态反应,也即我国多年约定俗成的称谓——过敏,因此我们根据这些患者实际存在的上、下呼吸道的变应性炎症这一现象,提出了更符合我国习惯的诊断名称——过敏性鼻-支气管炎。
2.  发病机制的一致性:过敏性支气管炎和过敏性鼻炎同为气道变应性炎症,两者在发病诱因、遗传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均非常相似,因此临床变态反应医师早已在临床上将过敏性支气管炎和过敏性鼻炎视为同一种疾病。
3.   有利于诊断: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支气管炎的联合诊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