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埔军校教导团和第一次东征
1924年6月,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培养出来的将官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立之初,黄埔军校组建的黄埔教导团,使国民党今后有了一支自己的正规军队。尤其是在第一次东征中,这支年轻的部队,经受住了血和火的考验,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声威,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誓师出征
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的意图,就是要建立一支真正属于国民党自己的军队。1924年9月,黄埔军校创办仅仅3个月,就开始筹组军校教导团。10月7日,恰巧苏联援助的一船军械弹药运抵广州,蒋介石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将武器发给黄埔师生,为组建教导团奠定了基础。10月30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456人,大部分分配到教导团见习,其中有共产党员39名。
11月20日,黄埔军校教导团正式成立,团长为何应钦,沈应时、陈继承、王俊分任第一、二、三营营长。12月26日,教导团第二团成立,王柏龄任团长,顾祝同、林鼎祺、金佛庄分任第二团第一、二、三营营长,金佛庄为共产党员。何应钦团改称教导第一团,两个团的团、营长均为黄埔军校教职员,连排长也均为黄埔第一期毕业生。教导团采取党代表制,团、营、连各级单位均派驻党代表,故有“党军”之名。刚刚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直接参加了教导团的领导工作。
教导团编组完成后,加紧训练。训练工作在苏联顾问指导下进行,采取苏联顾问提出的速成法,这是因为形势所迫,革命政府急需使用这两个新兵团去打仗。
在孙中山主动组建自己的部队的时候,我国外反动派对此不屑一顾。其中,被孙中山斥责为“戴着我的帽子,蹂躏我的故乡”的驻穗滇桂军嘲笑说:“多个小孩子,几根破枪怎么能打仗?这不过是‘孙大炮’晚年所谓国共合作的消遣而已。”而盘踞在东江时刻不忘進攻广州的陈炯明叛军,则蔑视地说:“黄埔新编一、二团成不了大气候。”
果然,1925年1月7日,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北京之机,自称“救粤军总司令”,倾巢出动,向广州进攻,试图一举吞掉革命军政府大本营。战火越烧越近,形势愈来愈紧。大元帅府广州留守处于中共的推进下,决定组成东征联军,出师讨伐陈炯明。
1月30日,黄埔军校举行东征军动员大会,当初已得悉孙中山在北京病重。蒋介石在向军校教导团学生军转达东征军命令时说:“为了祝福孙总理早日恢复健康,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把陈炯明叛军消亡,统一广东,作为革命依据地。”她在会上讲明讨贼责任,并颁布制订了等,以严厉军纪。蒋介石决定亲率黄埔教导团和学生军上前线。黄埔军校所属部队除了两个教导团外,还有军校第二期学生组成的学生军共450名,编为5个队:分为步兵一、二队及工兵队、炮兵队、辎重队,随黄埔教导团参与第一次东征,以实战为学习。苏联军事顾问也随同一起指挥作战。
第二天,蒋介石集合两个教导团官兵及学生军,又在大操场举行誓师仪式。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作了战前动员讲话,她指出东征是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而战,号召参战的全体人员英勇杀敌。军校政治部还要求了不扰民、不拉夫、买卖公平、不抢占民房等纪律。2月1日,东征讨伐陈炯明的行动正式开始,蒋介石率黄埔军校教导团从黄埔岛出发,水陆并进,到虎门、东莞集中。
首战告捷
东征联军中,担任左、中两路的滇军和桂军,是对广东革命政权心怀异志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