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收割机.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收割机.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收割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水稻收割机的发展历程摘要: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粮食的总产量在逐年减少。然而,因为像袁隆平这样的农学家因为种种原因研究出了超级水稻(超级杂交稻与现有水稻的特性差别很大,单产高、长势密、茎秆粗、秆青叶茂、含水率高。) 的这样的高产的水稻,使我们远离了饥饿,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多的农作物,我们将以何种方式收割呢?单靠人力劳作吗?结果是否定的。由此,农用机械这一概念便出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而且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收割机的发展也会变得越来越便利。关键词: 定义、背景、自动收割机、发展、正文: 水稻收割机顾名思义是一种直接将水稻的颗粒从稻杆上收割下来的一种机器。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 3000 万公顷。产量近 , 约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 21%,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34%。 1995 年以来,我国水稻收割机逐步得到发展。 2000 年水稻机收率提高到 % , 2005 年达到 % ,2007 年增长到 46% ,2011 年达到 69% 。[2] 艰难的发展历程:虽然自上世纪 50年代末到 6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口号的提出,在行政手段的推动下,国家着手在各地建立新式农具推广站,大力推广收割机的使用,其中联合收割机推广了近 7000 台(主要在国营大型农场使用),机型仿制国外的联合收割机。但最终由于文化大革命而失败。从上世纪 70年代末到 80年代中期,联合收割机才真正在我国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这时候的机型基本上是以四平产的东风—4型自走式和桂林产的桂林—2型配套式全喂人联合收割机为主,以及在东北大型国营农场引进使用的国外大型全喂入自走式机型,如 JD-7700 等,大多用于收割小麦,只能勉强兼收水稻。到了上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逐渐开始出现了一批新的机型,如镇江生产的江南-120 型自走式、无锡产太湖-1350 型自走式、福建产农友-90 型配套式等半喂人联合收割机;以及广东产珠江—2型自走式、开封产金马-1065 型自走式、佳木斯产 JL-1065 、1075 型自走式、四平产 E514 自走式、陕西产 4L-1 .5 型配套式、上海产上海—Ⅱ B型配套式、南通产上海—Ⅲ型配套式、临海产海马—I型配套式等全喂人联合收割机。快速发展阶段:从93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农机市场开始走向复苏,垄断逐步被打破。由于水稻收获机械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农机,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 也是各地发展农机化的切人点,加上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取得的显著效益和影响,水稻联合收割机热一直在持续。,据统计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生产厂家近 300 多家。进入 1994 年以来,随着一批新机型的相继问世,形势更加快速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到了 1996 年,形成多极化格局,垄断也同时被彻底打破,市场竞争更趋于激烈。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机型,例如,新疆—2型、上海—Ⅱ B型、海马—Ⅲ型、珠江-、常柴 4L-2 .2型、湖州-160 型、台州—150 型、太湖-1450 型、 4LZ-150 、4LZ —160 ,等等。技术提高阶段:半喂人式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适应性强,日本、韩国多采用这种机型,但结构复杂,整机进口成本偏高。国外一些厂商看到我国联合收割机市场培育正口益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