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综合素质范文.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综合素质范文.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综合素质范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综合素质范文【范文 1】名利之心,不可不去“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这句话似乎道尽了人性。但尽管如此, 还是有些老师, 因为超越了名利, 献身于崇高永恒的真理, 因此也超越了狭隘的人性, 升华出了伟大的人格。何谓老师?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传道在前, 而授业解惑在后。何谓道?道就是人为处世的原则、是普世的真理、是公认的道德。为师者为传道而生, 而非靠传道谋生。所以, 为师者, 名利之心不可不去。淡泊名利, 方能成为真正优秀的老师。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 生活简单朴素, 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 不追求热闹, 心境安宁清静, 才能达到远大目标。作为老师更应如此。被誉为“万世之师表”的孔丘, 一生只为仁德, 传弟子三千人, 有所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个。“儒学宗师”董仲舒, “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 也被后人传诵。他们没有追名逐利, 而被万世传颂, 正是为人师表的典范。但是, 时下的许多老师却没有这种超越的情怀, 相反却深陷于名利的泥潭。他们不是把教育当目的, 而是当成了追求名利的工具。有的老师, 热衷于开办辅导班, 上课讲三分, 辅导班收钱讲七分; 有的老师, 把学生家长当成了谋利的工具, 请客吃饭送礼, 家长疲于应付; 抄袭、造假、炒作等不齿行径也层出不穷。甚至出现“范跑跑”这样的老师,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令人触目惊心。这些老师何以堕落至此?最根本的在于他们的名利之心。当年, 名利本身并不坏, 老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因此, 我也并不赞同中国古代“名利者, 凶器也”、“莫言名与利, 名利是身仇”的观点。可是,“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作为老师,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应该通过勤奋的工作,耐心的授业解惑,来获取自己的正当收益。所以, 淡泊名利, 才能钻研学问, 淡泊名利, 才能当好老师。当一个人心浮气躁,满眼尽是名利二字时,是不可能把眼睛盯在书本上,把心放在学生上的。当名利二字挂满心怀时,“名为锢身锁, 利是焚身火”,就在所难免了,因为“贪”乃是名利之心必然的嘴脸。《菜根谭》告诫我们, “人只一念私贪,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染洁为污。”所以, 最后还是以一句格言来奉劝我们的老师:“名利可以不去,但名利之心不可不去。”【范文 2】现代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质量是决定预期教育目的是否能达到的一个关键因素。人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不同见解,形成了不同的质量观。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 逐渐孕育出了“以教为本”和“以学为本”两种占据主流地位的质量观。在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教学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 更应当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由此, 教师的角色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以教为本”的质量观认为教学中教师就是“知识工匠”,学生就是“知识产品”,教学质量的优劣就是看“知识产品”的品质——学生的知识学****情况。久而久之,教学质量的价值取向变成了一种考试成绩的功利追求,形成了一种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在升学的压力下, 不少学校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对教师进行等级划分,并据此对教师采取奖惩措施。 20 世纪初兴起的“以学为本”的教学质量观开始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不单是看学生知道了多少知识, 而更在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变化、重组和发展。这种教学质量观把认知形成作为教学质量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不仅仅让学生明白所教的知识,更要刺激、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思维“欲望”。我们不难发现, 上述两种教学质量观背后都有相对成熟的教学理论为支撑, 自成体系。但是,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或“学”, 而是由教、学两条活动线以及教师、学生两类参与者相互交织而构成的四维空间, 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长期性活动场域。所以, 需要我们摆脱“教”或“学”的狭隘束缚,重新构建一个现代教学质量观。这种质量观不否认或者忽视教学活动本身存在的人文属性。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认为, 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这表明教学不是工厂的流水线, 不是产品的装配, 而是教师、学生两类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共同参与完成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存在, 这导致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然会带有各自的主观色彩, 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在客观必然中充满主观偶然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不了感情的投入、交流和释放。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积极性都是情感的体现。这种质量观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全面素质体系的发展。“以教为本”的质量观和“以学为本”的质量观都只是注意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侧面。同时, 两种质量观虽然对知识的理解不同, 但都是围绕着学生的智力展开的, 没有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