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让我走进你的心里.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让我走进你的心里.doc

上传人:1652129**** 2021/5/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让我走进你的心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呢?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想了好多年,也尝试了好多年。你想完完全全的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所谈到的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作为班主任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嘛。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和方式了。
一、批评的目的性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责”可指为批评,作为教师,要使批评见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一棒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加以改正。
二、批评的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老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如:在制止乱扔这一现象的时候我首先从自身做起,看到那位学生的桌子旁、走廊、门口等地有垃圾时,我没有在全班大声的责怪学生,“谁讨厌的把垃圾扔了一地?”等等的话语。而是自己走到桌子下弯腰捡起,看到垃圾桶周围有垃圾我会亲自去处理。收拾完之后,我会问:“同学们请看一看地面干净了吗?这样干净的环境坐着舒服吗?
”学生答:“舒服。”接下来我就会严肃的说:“要想有干净的环境就行动起来吧!”在我说过之后的每一天里地面上的杂物少了,自觉捡垃圾的人多了。尤其是我们班的李长庆同学别看他年纪小,他在这方面做的可好了,他每天都会早到校去清洁区自觉地捡垃圾,操场上的垃圾也不例外,他有一次捡垃圾被汪主任看到了并在全校面前表扬了。汪主任的这一表扬可有用了,他被以前更用心了,全班同学都行动了起来杜绝垃圾的风气形成了。
三、批评的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老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如:我班的贺昱童同学她有个特不好的习惯爱吃零食。每天在课上时不时的就把口香糖偷偷的放进嘴里,我曾看见过好几次,当时一看见就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可是,她太精明了竟然将口香糖压在舌尖下,当时我没有吭声。下课后我就把她叫来和她谈话。说说有关吃零食对身体的害处以及在上课吃零食会影响学习等等。她听了我的话答应要改掉这个坏毛病,看到她诚恳的样子我就信任她了,还在全班宣布任命她为监督小组长专管谁带零食。从我指派她当了小组长以后,她每天都会检查同学们的书包,而且每天都做了详细的登记。从那以后她遇到麻烦总爱来问我。我能体会得到她没有怪我当初责怪她的意思,而是觉得她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会产生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用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老师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