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9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21/5/8 文件大小: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机械效率  
 
(一)课题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在上一节《功的原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利用机械对物体做功的一种实际情况。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重点是正确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含义。
(二)知识结构和教学流程
  以动滑轮提升重物做功为例:
 
(三)教学过程
  导言:我们在上一节“功的原理”曾经学过,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同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以动滑轮提升重物做功为例,如图1,动力对绳子做的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同学们想想:若动滑轮很重,绳与动滑轮间的摩擦较大时,动力对绳子做的功还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
   我们有没有办法知道“两功”是否相等呢? 我们可以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匀速上升一定的高度(如图1),分别测出物重G、拉力F、物体上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再分别计算出动力对绳子做的功(W=F·S),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W=G
·h),两者相比较就可以知道“两功”是否相等。现在就请同学们完成这个实验。
  分组实验(教师查巡、指导)。
 
  师:由实验看出: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难道与功的原理内容相矛盾吗?
  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做功时,我们除了提升重物外,还将动滑轮提升了一段距离,所以,人作的功除了提升重物做功之外,还必须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力(实验存在)而作功。前面学****功的原理时没有考虑这“两力”的影响,所以上述实验结论是功的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在使用杠杆、滑轮组等机械时也有同样的结论。
  师:从实验和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利用机械时,机械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只是动力对机械做功的一部分。机械直接对物体做的功是我们完成做功的目的,是想做、有用的功(W有用),而克服机械本身的重力及机械部件间的摩擦所做的功,这是我们不想做的、无用的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W额外)。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就是机械克服全部阻力所做的功,这也是要求动力总共所做的功(W总)。即W总=W有+W额。在使用机械时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我们总希望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越大越好(额外功所占的比值越小越好)。不同机械、不同的使用情况,比值是不等的,比值的高低是机械性能优劣、质量好差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比较呢?
  师:我们应引入新的物理量,那就是机械效率(η),用它来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值的大小。
  师:由机械效率的含义,我们能否写出它的表示式?
  生:(讨论、分析得出:)
   
  师:请同学们计算出分组实验所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大小;再测算当动滑轮下增挂两个钩码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用同一动滑轮提升不同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大小。
  生:(分组实验、计算分析、讨论)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同一机械,当有用阻力加大时,即物重加大时,机械效率增大,但总是小于1。机械效率只有值的大小而无单位。
  师:为什么机械效率η<1?
  生:因为W动=W有+W额。使用机械时,除了要作想作的有用功外,还不得不克服额外阻力作功。如背米上山,除将米背上山顶还必须将装米的工具背上山,人也要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