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
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召开股东大会并对有关事项进行投票决定的方式,在美国、英国
等国家很早就开始进行尝试,也有不少国内外的专家对此做出评论,但他们大都是从降低
召开股东大会的成本方面来考虑,对中小股东保护方面分析得比较少,国内的研究更多地
是从实行网络投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美国、英国等同属于股东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
具有以机构投资者和分散的个人股东持股为特征的股权结构,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
再由董事会任命高层管理人员,存在委托—代理的问题。而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
深、沪上市公司中大都是原国有企业,即国有股、法人股等占很大比率,“一股独大”、大
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基本上是大股东控制董事会,
从而控制了高层管理人员。在这种金字塔控制结构下,一般的中小股东对公司所行使的监
控权上表现得比较消极,“用脚投票”和“免费搭便车”的现象很普遍。
从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上市公司中如果控股股东持续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就可能
打击这些投资者的信心,导致其远离市场,最终造成资本市场功能萎缩。原证监会主席周
小川提出了“争取在年内改变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的比例结构,使机构投资者真正成
为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中流柱”但目前看来,与国际发达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持
有上市公司股权的比例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无论在数量卜还是在规模上都还相对较小,
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远未得到发挥在目前“一股独大”的状况下,即使
机构投资者也是划分在中小股东的范围内。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权益,让中小股东更方便地行使股东投票权,证监会出台了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投票工作指引试行》,并大力推广网络投票系统在上市公司股
东大会上的应用。本文采用对比研究和实例分析的方法,通过风险理论、期望理论、学习
曲线效应分析了中小股东的网络投票行为,并分析网络投票这个工具与类别股东表决制
度、累积投票制度、征集投票权制度、社会公众股股东表决制度等制度相结合,说明网络
投票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及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方面的影响。最后,文章对如何完善网络投
票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投票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治理效率
迁
娜
氏
一
”
目录
图表目录
图研究框架、一,⋯⋯,⋯‘⋯⋯‘二,⋯⋯,⋯⋯卜⋯⋯,⋯,⋯⋯,二,二‘
图投票方式的发展,‘一甲一,
图中国结算公司网络投票系统注册流程,, ⋯‘,一卜⋯⋯,,
图中国结算公司网络投票程序⋯,⋯,⋯⋯,⋯⋯,,⋯
图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络投票系统使用流程⋯
表三种投票方式的比较一,一,⋯⋯,,⋯,⋯,二,
表美国机构投资者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
表中国证券市场股开户数统计表⋯⋯,⋯⋯,⋯⋯,⋯⋯‘,,,⋯⋯
表机构投资者入市规模统计表, ‘⋯,,,⋯⋯,⋯⋯,⋯⋯‘
表国外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价一“⋯,二,一,一,
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一,⋯⋯,
第章相关理论回顾
第一章相关理论回顾
第一节委托代理理论
企业是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的一个契约网,各利益相关者在形成契约中或投入物
质资本,或投入人力资本,从而获得比单个经济主体生产经营时所得利益更为丰富的合作
收益。通常我们把物质资本投入者称为企业的所有者,人力资本投入者称为公司的经营者
或企业的员工。在古典企业中,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合一的,即物质资本所有者自己经营企
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物质资本所有者个人经营能力、精力等条件的限制和
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单靠所有者很难将企业管理好,经过成本收益比较后,将企业委托给
有经营能力的但缺少一定物质资本的经营者是比较经济的。这样就实现了物质资本所有者
与经营者的分离,即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
委托—代理理论的出现源于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两权分离制度使企业物质
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得以发挥和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但由于以
下原因,往往会影响企业效率的提高第一,经济人的行为理性。委托代理理论的前提是,
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经营者有自己的效用函数,而且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经营
者的利益常常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例如企业经营者一般追求的是个人收入、在职
消费、企业规模而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资产的收益率,企业的利润率等。那么,经营者
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损害了股东利益。第二,信息不对称。
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具有信息优势,在缔约前,经营者就知道自己的
经营能力缔约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