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中暑、淹溺与触电.ppt

格式:ppt   大小:1,500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暑、淹溺与触电.ppt

上传人:AIOPIO 2021/5/8 文件大小:1.4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暑、淹溺与触电.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暑、淹溺与触电
第十章
中暑、淹溺与触电
学****目标:
掌握中暑、淹溺与触电的病情评估要点、救治原则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2. 了解中暑、淹溺与触电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中暑、淹溺与触电
第 一 节 中 暑
中暑、淹溺与触电
中暑、淹溺与触电
中暑
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
中暑分3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中暑高热、日射病、中暑痉挛、中暑衰竭)
中暑、淹溺与触电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烈日曝晒或高温作业,气温不高而湿度高、通风不良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
中暑、淹溺与触电
诱因:
肥胖、缺乏体育锻炼、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潜在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下丘脑病变)、药物(阿托品、巴比妥)饱食后高温作业、酷暑季节、老年体弱、久病卧床等。
中暑、淹溺与触电
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
人体适宜温度20~25℃,相对湿度为40%~60%。
散热:辐射、传导、对流(70%)、蒸发(14%)、其他。
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体温维持37℃。
产热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扩张
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
经皮肤血管的血流增加
散热增加↑
中暑、淹溺与触电
发病机制
中暑高热:
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过量热蓄积。
日射病:
烈日曝晒或长时间热辐射引起脑组织水肿。
中暑痉挛:
高温环境,大量出汗,仅补充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
中暑衰竭:
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严重,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休克症状。
中暑、淹溺与触电
二、病情评估
病史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在高温的环境下出现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 四肢无力、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升高<38℃,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除轻度中暑外常伴有高热、痉挛、昏厥、昏迷。一般分四种类型,常混合出现。
中暑、淹溺与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