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原子结构
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核外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讲解】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Z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如126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的碳原子
质子 Z个
原子核
中子 (A-Z)个
Z个
核外电子
原子X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3、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同位素
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H的原子有以下三种
氢元素原子核
原子名称
元素符号
(AZX)
质子数(Z)
中子数(N)
1
0
氕
11H
1
1
氘
21H
1
2
氚
31H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2、同位素的特点
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课题: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横行,18个纵行。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1、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
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不完全周期
7
Fr—112号
26
7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2、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第Ⅷ族有几个纵行?(3个)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X位于第四周期、第一主族;Y位于第五周期、第七主族。
能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元素吗?可对照元素周期表。X为钾元素,Y为碘元素。
课题: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三) 元素周期表与碱金属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一、碱金属元素
1、 在结构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1。
不同点:核电荷数从Li到Cs逐渐增多,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2层增大到6层。
【结论】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2、化学性质
(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碱金属
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加热)
锂
(白色、氧化锂)
钠
(淡黄色、过氧化钠)
钾
(橙黄色,超氧化钾)
相似性: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递变性:周期表中碱金属从上往下,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剧烈。钾与氧气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更为复杂的氧化物(超氧化物)
(2)、碱金属与水反应
钠与钾都能与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