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控制灰霾需要从控制污染物排放着手.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控制灰霾需要从控制污染物排放着手.doc

上传人:aluyuw1 2016/6/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控制灰霾需要从控制污染物排放着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控制灰霾需要从控制污染物排放着手中科院近日公布研究结果称, 最近京津冀强雾霾检出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 研究员称这是最危险的信号, 因这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之一, 而该事件共 800 多人丧生。研究认为,强雾霾事件是人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直接后果。 1 月的雾霾天气总算过去了, 可关于其产生的原因仍众说纷纭, 主流观点认为, 污染物排放量大, 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等是重要因素。但是, 一些疑团尚未解开, 比如, 前述种种因素并非仅仅在雾霾发生期间存在,为何雾霾天气会在今年 1 月集中爆发? 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 研究认为, 最近的强雾霾事件, 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专项组成员、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陈良富说, 空气污染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遇到浮尘矿物质凝结核后会迅速包裹,形成混合颗粒,再遇到较大的空气相对湿度后,就会很快发生吸湿增长, 颗粒的粒径增长 2 倍至 3倍, 消光系数增加 8 倍至 9倍, 也就是能见度下降为原来的八分之一至九分之一。通俗地讲, 空气中原本存在的较小颗粒的污染物遭遇水汽后变***们肉眼可见的大颗粒物,随即发生灰霾事件。中国科学院分布在京津冀区域的 15个 监测站的监测数据统计显示, 1 月份京津冀5 次强霾污染分别发生在 1月6 日至 8 日、 9 日至 15 日、 17 日至 19 日、 22 日至 23日、 25 日至 31 日。这 5 次都少不了陈良富所说的水汽做“帮凶”。显而易见,人类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内因,可以说是“主谋”。专项组“大气灰霾溯源”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说, 本次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强霾污染物化学组成,是英国伦敦 1952 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 40~50 年代开始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叠加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化学烟雾事件,根据《 20 世纪环境警示录》中的不完全统计,在前后两次的污染事件里,共有 800 余人丧生。美国政府在后来的调查中称,石油挥发物(碳氢化合物) 和二氧化氮,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 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 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 这在王跃思看来是“最危险的信号”,因为这就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含氮有机颗粒物是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相互反应共同产生的。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中, 其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 洛杉矶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拥有 250 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排出 300 多吨氮氧化合物。而中科院专项组的研究显示, 在京津冀雾霾污染最严重的 1月 13日,当 突破 600 微克/ 立方米时, PM1 突破了 300 微克/ 立方米, PM1 中有机物、硫酸